“快到了不?”“我屁股疼得要開花了!”
直到第七天的夜里,他們一行人遠離了草原,踏上了黃土地,看見高高佇立的城墻,上頭有著邊境守衛。
夜里不讓進,大家只能搭起帳篷在外面湊合了一晚。第二天一早,也不知道天亮了沒有,就被一陣嘰里呱啦的話給吵醒了,姜青禾完全聽不出是哪個民族的話。
穿戴好走出去一瞅,好些穿著不同民族服裝的人走進城門口,有在頭頂盤辮子的,有穿長袍帶黑帽的,也有眼窩深邃異域風情十分明顯的。
姜青禾看了好一會兒,只能認出里頭最顯眼的,穿著白袍白帽的回族人,在挑著擔叫賣他的馓子,那話實在聽不懂。
這也是她第一次那么直觀地感受到,這里是個多民族混合的地方,她發誓自己在鎮上的時候,就沒有看見過那么多穿著異族服裝的人過。
可在這里進出的,基本除了蒙藏兩族的以外,其他十來個民族或者是部落她一點不認識。哪怕曾經在這里生活過十來年的賀其勒圖大叔也認不全,只能認出幾個來。
一群人進了城門,蔓蔓掩飾不住好奇東瞧西望,看見身邊路過的漂亮面孔總忍不住回頭,進了城后她哇了聲。
姜青禾也沒忍住,她的眼睛明顯睜大了些。
這里完全不同于鎮上灰磚灰瓦的房子,那里除了門簾以及鋪子里面的顏色外,其余全是灰撲撲的。
而這里除了進來的城門是黃色的以外,到處充斥著艷麗的色彩,不管是大樹上還是一邊插的木桿,轉過身來看的城門口,都有一串串,一片片,甚至好幾米的五彩經幡,在微風中搖曳。
賀其勒圖大叔牽著馬,指著旁邊那幅很長的經幡說:“這是藏族的隆達,還有個名字叫風馬旗,保佑藏族安寧的,這馬上頭馱的火叫做諾布末巴。”
他用了好幾個詞解釋諾布末巴的意思,姜青禾通譯過來就是,象征著福祿壽人丁興旺。
除了遍地經幡給的震撼外,那城內的繁榮景象讓姜青禾震驚,她原本想象過可能是跟鎮上一樣的景致,除了可能服裝造型各異點外,完全沒想過居然是這樣的。
那沿街的各種鋪子,掛著各色哈達的,那白色的哈達栓在門上隨風飄揚,屋檐下掛的鈴鐺也被風吹的叮鈴鈴作響,攤上有五彩花紋氆氌的。
賣著蒙古族的袍子、靴子,各種各樣的馬具和做蒙古包的木匠在路邊削著木頭,有蒙人拉著車沙棗木送過來。
這里還有很大的商號,專賣各種布匹、糖塊、油、針線、糧食,以及鹽都有買賣,到處有各種吃食攤子,比如烤馕、沖酥油茶、咸奶茶等等。
甚至有金碧輝煌的寺廟,那里有著不知多少的喇嘛,能聽見誦經聲不斷從里面傳出來。
姜青禾牽著蔓蔓,看著那些或圓頂或是平的房子,感受著周圍不同的語言,這里在她看來是很富裕的地方。
在沒來到這里前,她還能在腦子里蒙蔽自己,可到了這里后,她覺得自己有點不自量力了。
畢竟她覺得平西草原再好,可終歸難以跟這里相比,蒙醫又怎么會愿意去呢。
姜青禾摸摸懷里貼身放的銀票,輕輕嘆了口氣。
她還沒多想啥,被蔓蔓拉著跑到一間鋪子前,蔓蔓頂著一頭鑲了羊毛邊的虎皮帽,小臉紅撲撲地指著那鋪子上擺出來的葡萄干,“娘,我想吃,買點好不,我吃一點點,其他的帶回去分給大家吃。”
徐禎自打有了私房錢后,在這種時候也肯出頭,率先掏錢給蔓蔓買下來一包來,讓姜青禾伸手肘杵了他一下,“瞧把你能的。”
她這時候愁也沒用,沒急著去找蒙醫,而是一群人在城內逛了逛,買了其他地方來的漢民做的泡泡油糕,那上面一層空心的白膜,真的像羊毛一樣蓬松,一進嘴里就化了,底下又是炸過的糕模,黏糊糊的甜。
還吃了拉條子和大盤雞,那面十分筋道,有點像米線,里頭的羊肉都是厚片,用鹽和酒腌過了,放了很多的紅蔥(洋蔥)和青辣子,炒的油辣辣的,配著煸得干焦焦的雞塊,吃的人都冒了汗。
蔓蔓吃不得辣的,她就只能吃羊肉面,還要偷夾一個雞塊,然后被辣得呼呼喘氣后說再也不吃了。
吃飽喝足以后,霍爾查說:“走,上蒙醫那問問去?”
姜青禾看著門外那寫著蒙文的醫館,她搖搖頭,還不是時候,她都不了解這個地方。
她擦著吃的油膩膩的嘴巴,看著寬闊的道路兩旁來來往往的車馬,偶爾有穿著彩衣長袍的人走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