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要有,但是不能拆成幾畝,讓每個人都領到自己的田,這樣就是有田的每個人都要給糧食和錢。”
姜青禾不同意這種在于,每個人種的糧食多少不同,交的錢數也不同,太多就會混亂,她到時候沒有辦法一一核算,到底有沒有被多收。
她捏了捏照舊發麻的手指頭,她語氣不再像是剛才那樣迷惘,堅定而有力,“所以想要有地,讓開出來的荒地都掛在長老那里,到時候不管是田稅、草束都一起交。”
“你們還能分到地,但不用再管田稅,只管種地就成。”
她羅里吧嗦說了一堆,大致意思相當于長老成了地主,而牧民們變成了佃農,地主被綁在這片地上,而作為佃農的牧民們是自由的。
長老答應了,他不在乎自己要背負的。
牧民們則喊:“布勒和德勒,白吉來!”
他們說的是團結起來,富裕起來。
黃毛風吹不走他們,白災壓不垮他們,那其他的壓根沒有這么可怕,每個人伸出一雙手,就能頂起一個遮風擋雨的蒙古包。
他們不服輸,姜青禾更不服輸,她會應下做灣里的理書,好好研究衙門關于田賦的政策,不是他們說給多少就一定要給的。
她只會找空子,剝下那不合理強加過來的賦稅。
談完這件事,無論是她還是大家都感覺渾身輕松,牧民阿媽開始做晚飯,姜青禾帶來的那半扇羊肉,最后燉成一大鍋羊肉湯。
她吃上了難得的羊肉面。
在除了奶制品和清燉羊肉加韭菜花醬后,這一碗別樣的羊肉面,寬大不一的面皮,熬到清亮的羊肉,那種微苦又帶著羊肉醇厚的口感,讓她格外難忘。
夜里大家在地窩子里烤著火,有人彈起馬頭琴,哼著那古老的,他們曾經唱過的歌謠。
沒有衰敗,沒有死亡。
沒有孤寡,人丁興旺,兒孫滿堂。
沒有貧窮,
糧食堆滿田野,
牛羊布滿山崗。
沒有酷暑,沒有嚴寒,
夏天象秋天一樣清爽,
冬天象春天一樣溫暖,
風習習,雨紛紛,
百花爛漫,百草芬芳。
他們希望,在沒有路的草原上走出一條路,在荒地開墾出一片良田,靠雙手帶來安穩和富饒。
第138章 理書
在姜青禾要離開冬窩子的清晨, 長老叫住她,兩人走在滿是積雪的小道上。
河灘這里冬風并不猛烈,偶爾有雪堆從樹梢掉下來,啪的一聲打在地面, 姜青禾在一顆大杉樹前停下。
長老踩著厚厚的雪堆, 他那根拐杖插進地里, 支撐他的身子不倒,他面向著茫茫山林說:“圖雅,你知道闊克嗎?”
“藍色?”姜青禾指指天,她知道很多牧民喜歡把闊克跟騰格里(天)組在一起,來表示青天。
“是藍, 可我們也說常青,”長老舉起拐杖用棍子指了指小道的出口, 那片被大雪覆蓋的草原, “大家喜歡常青, 恨不得草一年四季長綠, 那樣羊長得好, 下的奶多,做的白食也多, 那對于我們來說才是查干·薩日(白月, 新年)。”
“可我老了, 不喜歡常青的東西了, 常青的東西太累了。”
姜青禾側過頭看他, 長老蒼老的臉上浮現出溫和包容的神情,他說:“草木要綠一年, 綠過一年再綠一年,它連枯的時候都沒有, 多么累啊。”
“圖雅,你要知道,對于我們來說,草原和草原上的草是大命,而我們人是小命。人能活的年頭總共也數得過來,要是那么短暫的年頭,擔心草原、操心土地,總有忙不完的事情…”
長老這才轉過來看姜青禾,他的眼神里有慈愛,聲音平靜,“圖雅,孩子,你為我們做的已經足夠多了。”
“不要在冬天草還枯著,連最先冒頭的冷蒿也睡著的時候,你還要爭做那常青的草苗,太累了。”
姜青禾當然聽懂了,她反問自己累嗎?在上一年時還有過明顯的疲累,可眼下,她確實會覺得累,又不純粹是累。
那種感覺應該叫充實,或者說叫踏實,比如她每天會念和學習兩個時辰及以上的藏語,偶爾抽出時間去向毛姨討教皮子上的事情,向王盛詢問更多跟藏族有關的習俗。
思考鋪子的未來,歇店要如何裝修,今年羊毛的春毛如何…
她并不覺得累,也許她這時真的想做常青的松柏,一年綠一年。
可是長老卻告訴她,“得要按天地蒼生的意思來,草木要枯的,枯的時候經過雨和雪,它下一年才能長的更綠更好。”
送別她走前,長老還說:“不要擔心土地,不會比這會兒更好了。”
“我們以前難道不種地嗎?也種的,那叫靠天田,我們種下后,它長不長的出來都靠長生天的意思,只要有,那對于我們來說就是豐收。”
“可等到春天來過,那時土地會有更多的糧食,慷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