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買了她鋪子東西的人,拿回家的時候,大抵如此說的,買到了一樣過冬的好東西。
第118章 閃光地活
從雙喜鋪子買了東西回去的人, 其中有個漢子扛著兩領高粱篾穿街過巷,回到自己家中。
他婆娘問,“買了啥東西?”
“你瞧么,這席子好著嘞, ”漢子騰空炕上的羊毛氈子, 將高粱桿編成的炕席鋪上去, 一點不卷邊,平平整整的。
他婆娘見了上頭的紅字編紋,摸了摸,繃緊的臉舒展開,“拿來給三小子當成親的炕席不錯, 只是還顯得單薄了些。”
“你改明也去瞧瞧唄,那鋪子里還有旁的花樣嘞, ”漢子小心卷起炕席, 他牙咬著麻繩一端, 一圈圈纏繞好, 卷齊整后又說, “聽旁人說,那店家手底下還有個到處走親辦喜事的車隊, 你要瞧著好, 問她能不能到鎮里來辦一場嘛。”
麻衣鋪要價太高, 他們住九條巷里的人家肯定是辦不起的, 可娶親又是大事, 半點不喜慶又覺得對不起人家閨女。
女人摸著光溜溜的炕席,在她們眼里, 好的炕席一年四季都能用,而且旁人上了門來做客都是直奔炕上的, 炕席好不止自己知道,旁人也清楚。
她最后說:“那去瞅眼吧,好的話央著她來辦一場。”
第二日一早,鎮上還有晨霧時,夫妻倆就蹲在鋪子門口守著了。
雖說姜青禾過來晚,可霧氣彌漫照舊還是看不太清,開門的時候猛然聽到人聲,可把她給唬了一跳。
漢子局促,他連忙說:“甭怕,甭怕,俺叫陳二柱,”
“俺是大妮”女人也趕緊說。
姜青禾猶豫,咋的,還得自報姓名才成。
“俺們是來買東西的,”陳二柱忙比劃,又點點自己,“俺你還記得不,昨天來你鋪子里買炕席的,就是那個說哎呀娘嘞,這炕席瞅著嘎嘎好的。”
姜青禾記性不錯,她笑道:“我記得呢,陳叔、大妮嬸你們進來瞅瞅吧。”
她開了門,秋天有霧氣外頭不亮,屋里也顯得昏暗,她點了蠟燭。
大妮很少來這些鋪子里,穿著舊而不合身的羊毛襖子,讓她無論去哪都顯得很局促。
但是姜青禾很熱情,她燒了爐子,放上專門燒水的瓢子鐵壺,語氣和緩地說:“大妮嬸你們來的太早了些,這天又冷,來得晚些,還能喝口熱水。”
大妮忙搖頭,“妹子,俺們不渴,也不冷,俺們來給兒子置辦點家伙什的。”
她心里燙著,見姜青禾說話做事也好,咬了咬牙問,“有啥便宜些的不?”
“咋沒有,我們都是村里面,鄉里鄉親胡亂弄了些東西,要價也不好太高,”姜青禾跟他們打交道久了,也曉得東西好不好另說,價錢便宜是最好的。
“我們這有紅蓋巾,土棉布做的,厚重還大,六個錢一塊,往后用不著還能蓋在枕頭上,當個枕面。”
姜青禾拿起紅色的毛襪子和配套的紅鞋墊,“秋冬成婚冷,又想喜慶,嬸你瞅瞅這兩三個錢的毛襪子和布墊,還有糊鞋面的紅布,送你一小葫蘆的漿糊,你這拿回去底下不就紅氣有了。”
“還有這紅結子、剪紙啥的,都不貴,你們買得多,還能給你們短幾個錢,要不另外搭你些東西。”
大妮只覺得這樣樣都好,她還瞧中了架子上的笸籮,她們女人家都有幾只笸籮。大的笸籮長方方的,放布鞋墊布、鞋楦、襪子等,最喜歡小的笸籮,里頭裝著日常要用的針頭線腦,一根針也寶貝著呢。
只不過她們的笸籮,都是用舊炕席裁了下來的,刷一點漿糊,找出實在不能穿的衣裳剪了糊在上頭。
不像鋪子賣的,一瞅是用新的高粱桿破成篾子編起來的,還貼了紅方紙,又或是糊了一圈的紅紙,瞧著就叫人心里頭歡喜。
價格也便宜,五個錢,大妮揣著兩個笸籮,在陳二柱的小聲催促下,她才回過神問,“妹子,你們這還給辦婚嗎?”
姜青禾收拾東西的手頓了頓,側身瞧著外頭的棚子,她想了想說:“辦是辦的,只嬸你得知曉,我們都是從春山灣那犄角旮旯的地界來的,走水路羊皮筏子是載不了多少東西的,得趕兩個時辰的路才能到鎮上。”
“而且你要不要我們給你合個婚,算日子,請師家來打煞,給你們屋里置辦一番,晌午吃飯要不要廚娘來掌勺,爐子鍋具碗我們這都自備的,要放炮仗的不要…”
姜青禾洋洋灑灑說了一堆,直聽得夫妻倆目瞪口呆,兩人當時來的時候咋說的,聽說都是往村里走的,估計圖個人多熱鬧喜慶,其他就不指望了。
沒成想這跟瞎驢碰草垛似的。
雖然兩個人窮,可幾十年攢下來的家底還是有的,一兩半能拿得出來。
姜青禾聽兩人說家在九條巷,只覺得耳熟,等人走了坐在爐子邊想,毛線纏到了手指頭上綁了好幾圈才想起來。
這不就是當初她去工房時,那小吏說的,讓她在鎮上也來一個走親車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