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家、都要生孩子。
我不太理解,為什么大家都要不約而同的去做同一件事呢?為什么大家就沒有自己的主見、自己的思想呢?
難道大家都是花園里的花苞而不是森林里的樹苗嗎?
大眾是愚昧且無知的、他們只敢踩著前人的腳印去走,不敢踏出那屬于自己的一步。
但是很顯然,自己并不想成為那愚昧眾生里的一員。
同時,又不敢踏出自己的腳印。
我害怕世人那因為排異而吃人的目光,害怕他們把我擠下懸崖。
或許這便是我不敢大膽對媽媽說“我不想結婚”的原因。
在初中后,我邂逅了楊詩雨。
開學那幾天,看著室友都在討論著誰誰誰更好看一些,內心有些東西開始松動。
為什么討論誰誰誰好看?
當然是因為對漂亮異性的憧憬、對美好愛情的向往。
我自然也逃不過這些!
所以什么樣的形象會更符合自己心中所謂的戀人呢?
一時間想到父親跟母親,我想他們并不快樂,他們只是因為有了孩子而作為生活的盼頭所以精神才得以存續下去。
而為什么孩子會成為他們生活的盼頭,暫且先不談人類刻在基因里的父愛母愛。
也許那自小到大被灌輸的封建思想—傳宗接代才是主要原因。
畢竟他們并不在乎孩子是否過得開心享受,他們只希望孩子也像他們那樣能有后代。
戀愛是婚姻的前身、或許它也會如此的麻煩瑣碎。
所以擁有一個戀人或許并不契合自己。
除非她能跟自己性格相合,或是能跟自己異性朋友相像。
無論是前者還是后者至少相處起來能愜意自然,至少這所謂的大眾之路才會走得相對平坦。
可找一個跟自己性格相合的人并不現實,我深知自己的德性,也深知什么樣的異性能跟自己性格相合。
很明顯,她并不存在。
就算在世界的某一處角落真的存在這么一個人,那么她為什么選擇我、憑什么選擇我。
所以便只剩找跟身邊異性朋友相像之人作為戀人這一個選擇。
可小學時的自己是不曾有異性朋友的,并不知道有異性朋友是一種怎樣的感覺。
除了妹妹。
妹妹是自己接觸過的唯一一個年齡差距不是很大的異性。
或許找一個跟妹妹相似的戀人才會更加契合自己的個性。
于是,便說出了“比起其他人,更傾向于楊詩雨這種類型的”這句話。
按理來說應該找一個跟妹妹性格相似的人,但自己貌似也成為了所謂的視覺動物。
下意識的覺得楊詩雨跟妹妹既然都是嬌小可愛類型的,那么或許性格也許會有幾分相似。
我想很多東西爸爸媽媽、或是老師并不會教你,只得你自己在黑暗中漸漸的摸索。
你可能會摸到對于人生意義而言無比珍貴的寶貝,也可能會被別人隨意扔下的玻璃碎片劃傷手從而留下一道道疤痕。
例如摸到愛情、例如邂逅楊詩雨。
一個近兩年了還念念不忘的人足以證明這段感情的真摯。
可如今這股感情在漸漸的淡化,我并不知道該怎么去形容。
就像泄了氣的皮球,在漸漸的癟下去。
這明明是一件好事,可卻是如此的令人悲嘆!
我知道,罪惡的審判快要來了。
那股未知情感我快要壓不住了。
直到回到中學拿錄取通知書這天,我徹底明白,我犯下了一個彌天大罪。
但是,當你已經走到了凝視著深淵這一步的時候,它是否在凝視著你已經不重要了。
無論是否,或許再難回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