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視角:
自己是什么時候開始知道所謂“結(jié)婚”的含義呢?又是什么時候開始思索過“戀人”這種角色呢?
依稀記得小學的時候,父母每天總是在雜物間里扎著一把又一把的掃帚,而妹妹則是每天跟在媽媽的屁股后面。
那時妹妹還沒有上學,自己跟妹妹的關系并沒有那么好,妹妹也不會整天“哥哥~哥哥”的叫著。
甚至一連好幾天都不會跟自己說一句話。
那時的自己一直很羨慕妹妹,羨慕媽媽總是對妹妹那么好。會跟妹妹一起玩、會陪著妹妹睡覺。
但同時我也知道,爸爸媽媽很忙、很辛苦,且家里很貧窮,要養(yǎng)活一家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所以媽媽那僅能騰出的時間只能陪著一個孩子,而自己是哥哥,所以理應把它讓給妹妹。
自己還天真的覺得,這世上絕大部分的家庭都跟自己家一樣:父母每天都在辛苦的忙碌著、大家活得都并不容易。
當然,除了電視里偶然出現(xiàn)的少部分有錢人家。
當時的自己并太理解社會的構(gòu)成,只知道用“有錢人家”來形容他們。
換作現(xiàn)在,資本這個詞更適合它們。
當時自己甚至覺得資本只是一小部分,且他們都像數(shù)學老師課上閑聊時說過的名為“比爾蓋茨”一樣的人,都是具備出類拔萃的能力且歷經(jīng)刀山火海后才擁有了如今的一切。
可現(xiàn)在看來,當時的自己就像是一個天真的傻冒,簡直就是社會、國家眼里的“好孩子”。
記得剛聽到“比爾蓋茨”這個名字時,總覺得很厲害,并沒有特別的緣由,僅僅只是因為那名字跟我們不一樣。
或許在自己眼里,連出個村子都無比的困難,那么住在外國的人是不是比自己高大上很多呢?
這是一種源于骨子里的自悲,它藏在基因里,藏在父母的教育里,藏在生活的瑣事里。
它無處不在,它滲透進了我的靈魂,或許會伴隨我一生。
它會褪去孩子的天賦、淡化孩子的特殊、使我們漸漸淪為那眾生里平平無奇而又讓人討厭的一位。
它是負面的、是可悲的、是讓世人哀嘆的。
可父母很喜歡它,他們的無知導致他們認為它是圣潔的、是高貴的、是催化人積極向上的藥劑!
于是,他們很喜歡去創(chuàng)造一個能使其誕生的環(huán)境。
于是,即便這個家庭偶然間誕生了天之驕子,也會被它打折雙腿、減掉爪牙。
于是,底層人永遠是底層人,一輩子都翻不了身。
所以他們活該淪為社會的底層,活該被資本壓榨,活該勞苦一生。
當時數(shù)學老師滿眼星光的在講臺上述說著對方的偉大事跡,說是從世界排名第一的大學里退學,然后創(chuàng)業(yè)成功最后成為了世界首富。
那時心里就想著,長大以后也要成為他那樣的人,然后也要掙很多很多錢。
讓爸爸媽媽不在那么勞累,讓一家人能過得開開心心。
年幼的孩子當然不知道登頂?shù)碾y度,只覺得自己是世界的主角,只要自己想,沒有任何事辦不到。
他雖心比天高,但本身便潛藏著無限的可能。
所以!我們沒有資格站在如今的角度去嘲笑他。
至少它折不斷他的雙腿,剪不掉他的爪牙。
世人說:“孩子是祖國的花朵!”
我覺得孩子不應該是新生的花朵,這是對其的一種蔑稱。
試想一下花園主人眼里的花朵是什么?
是裝飾品,是任其擺弄、隨時可以拔掉的裝飾品。
這意味花朵不是為自己而生,而是為花園主人,為整個花園而生。
我們理當有自由的權(quán)利、我們理應能支配自己的選擇。
所以我們更應該像一株生機勃勃的樹苗,在那浩瀚的森林里肆意的生長,不應該有人限制我們的成長,也不會有人修剪我們的枝葉。
終有一天那棵樹足夠龐大,也許便能夠沖破那無形中的規(guī)則。
強者創(chuàng)造了規(guī)則限制集體,集體里出了更強者打破規(guī)則。
這才是真正的進步、才是真正的攀登。
世人都說上天是公平的,可這是謬論,這是幸存者偏差。
就像在火車上采訪別人是否買到火車票一樣,能說出這種話的人自然也是被社會所善待之人。
我們應該知道,世界永遠是弱肉強食的,就像規(guī)則也是人制定的一樣。
既然人能制定規(guī)則,那么也能修改規(guī)則,更能無視規(guī)則。
規(guī)則只能限制弱者,只能限制我們。
規(guī)則只能保護弱者與弱者之間產(chǎn)生沖突的權(quán)益。
記得有一天,看著自己班級里一個叫做“王嘉豪”的同學,他手里拽著五塊錢去往了小賣鋪,買了很多玩具,又聯(lián)想到班里其它同學每天準時出現(xiàn)在手里的零食。
看著那些比自己家境好得多卻有著所謂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