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海玲應聲走過來,見茶桌對面的兩人,同樣露出疑惑的表情,“怎么了?”
沒等她回答,葉杉青已經遞上名片,“孫經理,我是見山工作室的葉杉青,昨天和您通過電話。”
孫海玲接過名片,恍然大悟地笑著點了下頭,“原來是葉先生,你們先坐,我拿一下資料就過來。”
葉杉青“嗯”一聲后,孫海玲的腳步急匆匆遠去。
這番簡短的對話結束,續念微蹙的眉頭緊擰了下。
他們竟然是來談合作的。易思嵐微信名字上的“見山”,原來是工作室的名字。
暗自思忖片刻,她恢復平靜繼續自己手頭上的動作。
還以為自己剛才一閃而過的細微表情應該沒被捕捉到,易思嵐卻問出一句:“我是你們的客戶,這件事就這么不可思議?”
他聲調一向不高,現在語速也緩下來,拖長的尾音捎上幾分慵懶,使得這句話不似疑問,更像是故意在打趣她。
“我……”續念被噎住。
她抿抿唇,答了聲:“不是。”
葉杉青笑著,朝兩人各掃一眼,“我們能不能也嘗嘗你手上的茶?”
續念點頭:“當然。”
回完話,她開始投茶。
孫海玲捏著昨天就準備好的一疊相關資料折回來,在續念右手邊坐下,先展開最上方那個黑色文件夾往對面遞,“這些是我們一盞春的介紹。”
文件夾被葉杉青捧過去,上面的內容關于一盞春的理念、主推產品等等。
易思嵐瞥一眼,十指交叉往桌上放,“孫經理,這些網上都查得到,我們直切正題吧。”
葉杉青也應:“之前和您簡單溝通過我們的訴求,我們目前想做的是有茶香的中式香,希望的是從原材料這一關就選得精。
時間上我們可以等,但是不想敷衍。”
孫海玲點點頭,笑得從容:“那我也不多廢話,現場這么多家茶廠,你們肯定也不止接觸了我們這一家,既然能把我們列入考慮范圍,肯定是我們的某個點吸引了你們。”
她遞上最下方的藍色文件夾,“我們一盞春的茶園三分之二的茶樹都是三十年到六十年以上的,剩下三分之一是六十年以上的。二位既然做過功課,肯定知道,茶樹生長環境越好,生長周期越長,味道也就越濃郁。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樅味’,我想也是你們調香最在意的東西。”
偏頭左右朝偌大的場地環視,接著補充:“而這一點上,我有自信,我們一盞春能勝過在場百分之八十的茶園。”
當初續念的母親選擇接手這個茶園,理由也是因為“精”。
她想做優質茶,想把茶文化延續下去。盡管在快節奏的時代下,起步時產量低、銷量少,還是一直堅持著自己的想法。
續念不常提起這些,卻也深深記在心里,不曾有半點違背。
令她驚訝的是,這些理念居然在某種程度上和葉杉青剛剛說的不謀而合。
孫海玲的介紹還在繼續。
續念垂著眼,有條不紊在用蓋碗泡茶。
即便十幾分鐘前才親眼見識過她點茶時操作的熟練,現在看她不停和滾水打交道,易思嵐還是有些怕她被燙到。
從她注水開始,他就一直靜靜把視線落在她身上。
她手指瑩白細長,卵青的蓋碗握在手上,更顯冷寂。
到最后,易思嵐連注意力也跟著全被吸引。
這頭孫海玲的話已經說完,卻不見他的回應。
葉杉青偏過頭才發現,他在定定看著續念。
他咳了聲,用手肘碰他一下,輕喊:“易總?”
易思嵐眸色一閃,唇邊暈出淺淡的笑,“謝謝孫經理,大概了解了。”
孫海玲點了下頭,“嘴上說再多,都不如實地考察,我很希望二位能抽個時間到我們茶山上走走。”
易思嵐也禮貌地點頭。
孫海玲又說:“現在就先嘗一嘗我們的茶吧。”
應聲,續念手上的茶正好出湯。
她拿過兩只杯子,將茶湯往里倒好,推到對面,“這是四十年茶樹上采摘的。”
她接著又重復剛剛泡茶的步驟,沒幾分鐘,遞過來兩杯茶,“這是六十年以上的茶樹上采摘的。”
兩人默契地端起杯子抿一口。
葉杉青眉頭輕揚了下,眼底似有驚詫閃過,但有些話終究不好在對方面前說,最后只客套一句:“是好茶,至于去茶山的事,我們也會考慮。”
兩人先后起身道別。
葉杉青:“孫經理先忙,我們就不打擾了。”
易思嵐:“我們先走了。”
孫海玲遞上打包好的茶葉:“二位慢走,如果還有想要了解的,隨時和我溝通就好。”
身子已經側過一半,易思嵐又折回來,低頭沖續念說:“這里離家遠,我把車子留下,下午時間差不多了讓胡越過來送你回去。”
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