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能重新學琴,賀繁放在心里的感激遠比表現出來的要多,自然對江代出有求必應。
當時學校里若論誰的歌最流行,最多人聽,周杰倫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于是他倆一人塞一邊耳機聽了一個午休的p4,賀繁想找首旋律低緩適合大提琴演奏的,江代出想要一聽就很高級很不一樣的,最后懂音樂的和不懂音樂的兩人達成一致,選中了曲調頗有中國風韻的《發如雪》,興沖沖去找賀繁的大提琴老師幫忙。
賀繁現在的大提琴老師是一位六十多歲的老先生,少小離家老大歸的錦陽本地人,在省會的文工團從事了一輩子的大提琴與小提琴演奏工作。因機緣際遇退休后回了老家,在發現錦陽幾乎沒有專門教授大提琴的老師后便主動與少年宮聯系,決心要將這門樂器在這個縣級小城市里發揚起來。
他大多學生都是從零基礎帶起,或者由小提琴轉大提琴,這些年有幾個已經陸續考到了高級別。賀繁是他唯一一個半道接手的孩子,當時第一次見賀繁就被他扎實熟練的把位基礎驚艷到了。
打聽之下,發現賀繁原來的老師是他認識的一位首都大提琴家的徒弟。名師高徒啟蒙出來的孩子,天賦很高又努力,他認定賀繁是個難得的好苗子,幾個學生一塊上課,下了課總會把賀繁留下來單獨指導一會兒。
聽賀繁說想在學校的活動上表演大提琴,對流行音樂及周杰倫了解不多的老先生二話沒說,隔天就幫他把《發如雪》的琴譜編了出來。
賀繁的絕對音感很強,看了兩遍基本就能跟著原曲背譜演奏。
轉眼便到了聯歡會那天,主席臺前搭建起了木質的臨時舞臺,全校學生穿著校服聚集在操場,頂著大太陽,鮮亮的像一根根正在晾曬的小水蘿卜似的。
即使如此,也無法蒸發他們心中的雀躍,坐在從自家帶來的小板凳上,興奮地等活動開始。
有表演的同學不坐在班級隊伍里,而是被安排在舞臺兩側,方便報幕完立刻上臺。他們不需要穿校服,但男生必須是白襯衫黑長褲,女生則不做統一要求,覺得怎么漂亮怎么穿。
張麗敏為了能在學生心里不輸原來那位班主任,一直對班里的大事小事都特別上心,今天特地帶來一包化妝品,準備上臺前給班長跟賀繁捯飭捯飭。
然而她雖然歲數不大,對于化妝的審美卻還停留在七八十年代,三下五除二就把班長的臉畫成了猴屁股,腦門上還點著個紅點。班長原本還期待化完能美成偶像劇女主角,結果一照鏡子直接傻眼,到處問同學借紙巾擦臉,說什么也不肯就這樣上臺。
嚯嚯完了女同學,張麗敏自我感覺良好,又把賀繁叫了過去。剛給他抹上一點粉,發現她的粉還沒有賀繁本身的膚色白,反倒顯得臟,就給擦掉了。
拿出根眼線筆,手一舉到賀繁臉上,對著他尖尖的眼角和細窄開扇式的雙眼皮,筆往哪落都覺得多余手,又放下了。最后只拿手指尖在口紅上蹭了下,往賀繁嘴唇上點了點,就算把他的妝化好了。
江代出上了趟廁所回來,聽說張麗敏給班長化成個大花臉,正在給賀繁化,嚇得拔腿就要去阻止,被管紀律的老師攔著不讓過去。賀繁聽著他的聲音轉過頭來,江代出一見有驚無險,這才放心地回班級隊伍里坐下。
隨著開場的音樂聲響起,校長拿著話筒上臺致詞,六一聯歡會正式開始。
表演順序是由低年級到高年級,從一班到三班這樣依次上場,因此他們五年三班的表演排在很后面,是倒數第七個。
由于低年級的學生年齡太小,節目內容相對有些無聊,但本著尊老愛幼的傳統精神,小同學表演完后還是收獲了一片熱情鼓勵的掌聲。
到了三年級,節目質量逐漸提高,但大家已經在小凳子上蜷得腰酸腿麻,男生們開始不住地搖晃抖腿,女生則互相靠得東倒西歪,掌聲也懶懶散散顯得越來越敷衍,直到五年級“鍋爐廠小張惠妹”上臺才又坐正了些。
果然她嘹亮的歌喉一響就把操場上昏昏欲睡的觀眾叫回了神,而接著二班雙胞胎的舞蹈又讓大家眼里重新有了光。
姐妹倆穿著孔雀樣式的舞蹈服,頭上戴著孔雀翎一樣高高豎起的羽毛頭飾,一出場便引得臺下氣氛沸騰,儼然就是小明星一樣的存在。
她們的舞蹈也不出意外地賞心悅目,結束后臺下掌聲如雷貫耳,讓表演排在后面的班級感受到了壓力。
不過對于五年三班的同學來說,這種落差帶來的對比沖擊從一年級持續到現在,早就由窘迫到習慣漸漸麻木了。
小孔雀們款款地步下臺階,五年三班的節目緊接著拉開帷幕。
大紅臉已經擦干凈的班長穿著淡紫色的連衣裙從容上臺,她長相并不出眾,但走起路來馬尾一甩一甩,氣場十足,聲情并茂地誦讀起了汪國真的《熱愛生命》,雖說是個湊數的節目,表現卻可圈可點。
江代出沒怎么認真聽她的朗誦,目光始終落在舞臺邊候場的賀繁身上,看著班長結束后他抱琴上臺,慢條斯理地調整位置和坐姿。
臺下許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