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力,我這就著人去烏堡運糧”
說著他又一笑,“恕我冒昧一問,鳳姑娘口中的主上是何人?”
鳳寧往彭瑜一指,“這位便是當朝錦衣衛都指揮使彭大人,您想一想他身后站著何人?”
少谷主這才曉得彭瑜是大名鼎鼎的錦衣衛指揮使,眼珠子都睜圓了,再聯想錦衣衛指揮使只聽命于皇帝,莫非站在鳳寧身后的是當今皇帝,簡直不敢想
陳少谷主慌忙朝鳳寧下跪,
“陳某有眼不識泰山,望姑娘恕罪。”
鳳寧這哪里是來求助,分明是給陳家谷送了一份滔天的富貴來。
他若再遲疑就該死了。
態度越發肅敬,著人立即去搬糧。
錦衣衛早在全城車馬行征集馬車,麻溜往陳家堡去運糧,糧食上車,也不敢耽擱,馬不停蹄往前線送去。
從陳家堡將糧食運去前線,原要從東南面繞過山脈,再行北上去肅州,往撈刀河走,但陳少谷主為了爭取時間,帶著鳳寧等人穿過山林里一片密道,如此縮短了大半路程,只消半個時辰,便越過山脈。
路程是縮短了,只是途徑蒙兀與大晉的緩沖之地,相對要危險一些。
鳳寧與彭瑜諸人,干脆假扮商賈前行。
行了半日路,山路崎嶇,馬車車轆壞了不少,正在犯難之際,烏先生那邊幾位管事領著人送了馬匹來,原來上回裴浚用殘次火藥換取馬匹的事成了,得了馬匹,烏先生吩咐人迅速往肅州送,恰恰鳳寧趕往陳家谷時,恐陳家不配合,去了飛鴿傳書給烏先生,請他幫忙,熟料消息在半路被康家堡的管事截住,他當機立斷,往陳家堡趕,這不,兩廂恰巧在一處山谷遇上。
錦衣衛又將糧食擱在馬匹背上,如此行動便捷許多,一人帶四匹馬,浩浩蕩蕩往營寨去。
再說回裴浚這邊,一面著人去調糧,一面思索破局之法。
他悄悄遣人去蒙兀大營尋找存糧之處。
三郡王敏銳察覺到大晉的意圖,給氣笑了。
“很好,干脆以此下餌,打他個落花流水。”
原來蒙兀的軍糧就在大營之后,由十萬大軍親自看護,不給任何人可乘之機。
偏生三郡王以奇謀著稱,察覺大晉意圖后,決定以糧食為餌,著人運出一部分糧食擱在一處山谷,引誘裴浚來搶。
裴浚果然“上了當”,先是遣董寂率軍正面佯攻蒙兀中軍,再遣燕承帶人去偷糧。
三郡王看穿裴浚的算計,氣定神閑吩咐主力應戰董寂,等著裴浚進入他的圈套。
蒙兀果然往糧草上澆了油,但見燕承帶人進入糧寨,火矢一射,便有大火熊熊燃起。
埋伏在兩側的蒙兀將士立即拔箭往火營四處亂射。
只是,奇怪的是,那大晉將士似乎只往里穿梭了一下,毫無搶糧的征兆,便又退了出來,蒙兀將士見狀傻眼了,怎么辦?
追!
于是燕承帶著人跑去老遠,蒙兀軍士死咬不放。
而中軍這邊,三郡王本以為董寂只是佯攻,給燕承爭取搶糧的時機,熟料董寂來真的。茫茫暗夜,只見擂鼓喧天,廝殺聲震撼四野,具體來了多少人沒數,也顧不著數,三郡王打起精神調兵遣將。
又聞糧營那頭燕承跑了,三郡王略有疑惑。
這位大晉皇帝葫蘆里賣了什么藥,糧食也沒搶,還敢正面襲營。
他難不成真的是將計就計,故意打一場。
起先哨兵來報,說是董寂帶了三萬人。
一個時辰后再報,說是又添了兩萬。
三郡王真的被裴浚整糊涂了。
肅州軍戰力比不上宣城與榆林,裴浚有什么本事直面蒙兀中軍啊。
三郡王摸不著裴浚戰略意圖,撫了撫額。
他甚至懷疑,這位皇帝是不是太年輕,第一次上戰場,跟個愣頭青似的滿頭亂撞,毫無章法。
三郡王今年三十有二,從十七歲始跟隨父親南征北戰,以善謀為名,在蒙兀軍中甚有威望,他并不太把裴浚放在眼里。
罷了,陪他過過招,教教他做人。
三郡王再度調兵遣將,決心狠狠讓董寂吃個虧,給裴浚一個教訓。
三郡王派出蒙兀最精銳的戰將,與董寂鏖斗。
董寂果然且戰且退,差點吃將不住,但他記得那位年輕俊美的皇帝給了他一個指示,
“撐,一定要撐到北面火光起,今夜這一戰成敗與否,全賴愛卿。”
董寂回想斬殺祈王那一夜,他以為裴浚會殺他,立在城樓眺望廣袤的疆場,心生不舍,多么希望能再戰一場,將失去的疆土奪回來,他董寂還未青史留名呢,誰料裴浚放過了他,甚至揚言要來肅州與他們狩獵。
他果然來了,在肅州最危難的時候,豎起一面帝王纛,帶領將士轉敗為勝。
有什么理由不給他賣命。
“殺!”
長矛柝出,碧血橫灑。
面對數倍于幾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