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還沒有去巴黎。
所謂“關鍵事件”,最恰當和最通俗的比喻,就是“薛定諤的貓”。
——貓在密閉的盒子里,只有打開盒子,才能知道貓是活著還是死了。
如果不打開盒子,貓就永遠處于“生”與“死”的疊加態。
換句話說,恐怖片版的《歌劇魅影》,相當于打開盒子后,發現貓還活著。
而現在搜不到,要么是因為貓死了——埃里克最終決定不去巴黎;
要么是因為盒子還未打開——埃里克還未決定是否去巴黎。
但想讓薄莉在現代搜到恐怖片版的《歌劇魅影》,他就必須去巴黎,成為劇院幽靈,讓一切塵埃落定。
只是去巴黎,還不能徹底影響薄莉這邊的時空。
就像盒子里的貓,就算貓死了,只要不打開盒子,就永遠無法確定貓的生死。
薄莉必須找到這本日記本,確定埃里克已經去巴黎了,才算真正打開了盒子。
也就是說,她現在可以在網上搜到恐怖片版的《歌劇魅影》了。
平行時空、多元宇宙……這些理論,也是近幾年才在電影里被反復提及。
薄莉很難想象,埃里克是在什么樣的精神狀態下思考出的這一切。
日記本上寫,他經常徹夜不眠,眼睛充血,布滿了駭人的血絲。
也許,他根本沒有往“平行宇宙”的方向想,只是想給自己一個活下去的理由。
薄莉深深吸氣,掏出手機,解鎖屏幕。
眼底熱意上涌,模糊了視線。
她分不清是看完那篇日記的后勁,還是即將見面的激動。
打開視頻軟件,搜索“歌劇魅影”。
除了最經典的那個版本,往下一拉,恐怖片版赫然在列。
薄莉心臟一緊,怦怦狂跳起來,耳朵像被灌了蠟一樣發堵,有那么一瞬間,幾乎聽不見任何聲音。
風聲、談話聲、樹葉簌簌聲、馬路上汽車的引擎聲……在這一刻,盡數消失得無影無蹤。
她大拇指輕顫,點了進去。
手機屏幕陷入黑暗。
網卡了?
還是片源失效?
兩秒鐘后,熟悉的序曲響起,映入眼簾的,是金碧輝煌的巴黎歌劇院。
……原來是在緩沖。
薄莉呼吸發涼,后背已冒出一層冷汗。
她用手背擦了擦鼻尖的細汗,坐在沙發上,耐心看了十多分鐘。
應該可以了吧?
她抬眼望去,四周卻似乎毫無變化。
薄莉拿著手機,走到落地窗邊,輕輕掀開窗簾的一角。
不知不覺間,天色已暗沉下來,外面的景色似乎也沒什么變化,仍是幽靜的樹蔭小徑。
忽然,薄莉倏地睜大眼睛。
……她看到點燈工拿著爬梯,正在一盞一盞地點燃煤氣街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