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你舅家要開豆腐坊了?”村里人震驚,“沒聽說過你舅家誰會做豆腐?。俊?
這話沈青就不接茬了,只招呼著大家照顧生意:“明天大概先做一點給鄉親們嘗嘗,要是大家覺得好,就長做起來了。明天趕早都來嘗嘗??!”
“乖乖,我說呢,倒是聽說今天劉月娥滿村子換黃豆,拿現錢買呢!還說她咋忽然大方了,原來是有了生錢的招兒了?!鼻浦蚯嘹s著車遠去的身影,一群人在后頭嘀咕了起來:“你說都是一個村一個族的,誰家有點啥誰不知道?從來也沒聽說過苗興家誰會做豆腐的!也不知道咋就讓他家得了這來錢的法子?”
到了苗家,短短一天時間,原本苗雨住的那間屋子便被收拾出來,另朝外開了一扇門,還砌了兩個灶臺。院子里堆著一口袋一口袋的黃豆,都是劉月娥今日在村里換的,本錢也是沈青出。劉月娥還嫌不足:“明兒我上我娘家村里也換些,老二家的也去!”
“村里人將來要是愿意用豆子或者糧食換的,也收,價格別差了就是了?!鄙蚯嗟?,“到時候糧食我收,按賣給城里糧行的價格收?!?
“成!”劉月娥歡歡喜喜的答應了,這算起來又是他們占便宜了。不過青哥兒家沒地,想著收些糧食也是應該的。這村里人啊就是家里有存糧心里才不慌,難不成今日等米下鍋,今日現去和人換?
家伙事兒都齊了,沈青便開始教苗家人做豆腐。這做豆腐可不僅是個勞累活兒,還是個精細活。沈青也是和唐媽媽學了好幾遍才學會的,每一個步驟都馬虎不得,就連泡豆子都是一門學問——將豆子泡到顏色發白,微微脹大,便是最合適的。
倘若豆子泡得過了,上面出現了白醭,點出來的豆腐就比較水,甚至難以成型,就只能發成豆芽。
而這泡豆子,并不是固定的時間就可以,還要參考當時的天氣、溫度。冬天要多泡些時間,夏天就少泡一會兒,老手自然是有一番心得,天然就會估么時間。而新手拿不準,就要時時去看一看。
沈青也不指望家里每個人都能一下子全學會,便安排了每個人分管不同的步驟:家里的漢子們自然是輪著班的磨豆子,除了最小的苗善,都要上陣。泡豆子這個活兒就教給兩個表妹巧娘和雪娘,姑娘家更細心也耐得住性子。
而點豆腐這個最核心的技術,沈青讓劉月娥和李艷子都上手學了,最后還是覺得劉月娥點出來的更好一些:可能這種事情也是講究一點天賦的。
于是李艷子便被安排去撈腐竹和豆腐皮。把豆漿不斷用極小的火慢慢熬煮,上面就會慢慢結出一層黃黃的油皮,將這油皮撈起來,薄薄一層細嫩的就是豆腐皮。將濕的豆腐皮堆成窄窄細細的一條晾干或者烘烤干,就成了腐竹。許多地方的豆腐皮做法各不相同,叫法也不同,還有要上漿子的,安平縣這邊卻是沒見過這種吃法。
而唯一閑著的苗善,便被安排去正房陪著苗老太太。老太太腿腳不好,平常都是兩個兒媳輪流照顧,現在家里忙起來了,半大小子也得頂事!
“這腐竹撈出來晾干,我看先別賣?!鄙蚯嗟溃骸斑@豆腐生意也就冬天好做,春秋天也勉強能做,到了夏天便只能趁著早上做一兩板,現做現賣,多放一會兒就要發餿,泡豆子也容易發酵。倒不如把這時候的腐竹存下來,等到夏天再拿出來賣,這樣全年都能有收入?!?
附近村子就這么多人,每家吃豆腐賣豆腐都是有定數的。現在將腐竹拿出去,有些人家買了腐竹便不會買豆腐了。若只有豆腐賣,他們就只能買豆腐,這樣兩下換算,能多掙些錢呢。
苗興苗旺經過上次賣豬頭,恐怕是真的覺醒了一些做買賣的天分,聽了沈青說的便是眼睛一亮:“那這些日子,我們只要能做出來,就要多做一些豆腐。不要怕賣不出去,現在這天氣在外頭放一晚上,就是凍豆腐——凍豆腐存得住,到年前大集還能過去賣,還愁賣不出去?”
第64章 蘭塘·過大年5
天剛蒙蒙亮,縱使是農閑,石渠村勤快的村民們也沒有睡懶覺的習慣,早早就起了床。村里三不五時飄起幾縷炊煙,這是家里的主婦開始為一家人操持早飯了。
也就是這時候,村中間苗興家響起一陣鞭炮聲。
“咋回事???這大早上的弄啥呢?”冷不丁的一陣響,苗大娘手里的大勺差點給嚇甩出去。隔壁的媳婦尋思了一會兒:“昨天春蕾家的青哥兒拉了一口大石磨回來,說是苗興家要開個豆腐坊。別是這就開張了吧?”
“還有這事兒?昨天拉回來的,今天就開張了?這么快呢?”嘴上這樣說著,苗大娘手上已經把圍裙解下來,拿了個海碗揣上幾個錢,招呼了一聲自己的小閨女就往外走:“看著點鍋,我上苗興家瞅瞅去,要是做得好也買點,晌午添個菜!”
冬天里沒啥菜,天天不是白菜酸菜就是蘿卜土豆的,家里人都吃膩煩了,正好這豆腐來了,吃個新鮮!
今天是第一天開張,苗家人心里直打鼓,沈青和苗氏昨晚便沒有回蘭塘村,而是在苗家住下了。原本住房就緊張,擠了又擠才勉強安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