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想白來這一趟!
第二天一大早,葉鶯就出發去了糧食局,費了老半天勁兒,也沒能見到安永波所說的那個局長。
倒是見了個處長。
那處長一聽她是來開條子的,十分堅決地搖了搖頭,“不行,不能開這個口子,太多人來開條子了,你再搞這么多玉米過來,市場都要被擾亂了。”
第129章 意外的收獲,批條到手!
葉鶯不死心。
“劉處長,想必你比我更清楚,上面領導前兩年剛來咱們這兒視察過!”
“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這里馬上就要迎來巨大發展,即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您應該比我有更深的體會,近年來,是不是越來越多的外國公司到這里來投資來建廠、建公司了?”
劉處長點了點頭,“這點你說的倒是沒錯。”
“好。”葉鶯繼續說道:“到這里開公司的多了,就會有大量的崗位產生,用人需求肯定也會隨之加大,
“相繼的也就會涌進來大批外地的工人。到時,您說,是不是糧食的需求量也會加大?”
劉處長繼續點頭,厚鏡片后銳利的雙眼直打量著葉鶯:“沒錯。”
葉鶯說得沒錯,隨著改革開放,近年來的確越來越多的人口涌進來了。
其實她沒做過相關的調研,只是按著安永波教的說法,然后再組織組織自己的語言。
“而且,隨著制造業的興起,廠里的用工需求只會多不會少。”
劉處長聽了葉鶯的話,眉頭攏了起來。
他不得不承認,葉鶯說得很對。
尤其是這兩年,涌入粵省的人口驟增,雖然短時間不會缺糧食,但后面就難說了。
葉鶯仔細端詳劉科長的神情,知道他有在考慮,于是繼續爭取:
“而且處長,我雖然每個月會采購進來這么多玉米,但不會有太多流通到市場上的。”
“您知道蛇口有不少外資企業吧,我了解到有不少是生產飼料的。”
“而目前他們生產飼料的原材料——玉米都是從隔壁的泰國、越南收購后運進來的。與其讓其他國家掙這個錢,還不如讓我國北部的老百姓們掙呢!”
劉處長沉思了半晌,“你是想,從北方收購來的玉米,一部分銷售給這些國外的飼料廠?”
“正是。”葉鶯有些急切:“如果您愿意開批條的話,我能穩定供應玉米!價格由您說了算。”
在本省,玉米當做主食的現象并不普遍,所以如果只是進玉米給國外的飼料廠的話,理論上是允許的。
劉處長最終沒同意,因為他說了不算,需要請示上面領導,所以讓葉鶯留個地址或者電話后,就讓她離開了。
老實說,葉鶯心里也很沒底。
她基本上都已經明擺著告訴劉處長,自己是個二道販子了,要是這條子能開下來,她怕是夢里都要笑醒。
就這么耐心地等了兩天,葉鶯意外在招待所等到了安永波的電話。
兩人又在上回的茶樓碰了面,安永波遞給她一個蓋了章的條子。
所以,最終她是從安永波的手上拿到的批條。
“這批條你是怎么搞到的?糧食局的人還沒有同意給我開條子!”
“從別人手里收過來的。”安永波無奈地攤了攤手,“看在你救了小彤的份上,我就再多手這一次。想也知道你肯定是弄不到的!”
葉鶯摸了摸鼻子,十分感激地看著安永波。
“哇塞,這種條子居然還有賣的?花了多少錢買的?”
她一次又打開了新世紀大門。
相關部門不給批,居然還能從別人手里買!
安永波不耐地擺擺手:“這你就別管了咯,拿了條子就趕緊去吧,我很忙的!有事要先走了。”
隨即便一陣風似的離開了酒樓,真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葉鶯望著跟前的這一桌茶點,只覺得稀里糊涂的。
她還是沒搞明白,安永波為啥要這么幫自己。
就算她救過他的女兒,也不至于幫自己這么多忙吧!
總之,就是覺得很怪。
批條只開了每月1萬噸的玉米。
說到底,其實也還是怕進來太多,亂了市場。
盡管拿到手的批頭,重量被砍了一半,但這對葉鶯來說卻也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
有了批條就能倒騰玉米掙大錢了!
中午,葉鶯回到招待所,問過招待所老板,還是沒有找她的電話。
這都第三天了,陳生還沒給自己來電話,信用證的事情是不是沒戲了!
要是正鼎集團最終沒同意開信用證,那她拿到了批條也白搭。
就在葉鶯在房里急得不行的時候,有人在外面用力地拍門:“快點,你來電話了!一個叫陳生的找你的。”
葉鶯得知陳生來電的那一刻,雀躍得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