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若以為,過了三九寒冬,三叔母的病便能好起來,但到了暮春三月,卻連起身都不能了。
鎮國公府尚在時,他是二房嫡子,年歲最小,又在嬌生慣養中長大。
在被押解去峽州做苦役的路途上。
他發了高熱,是三叔母將他抱在懷中,低聲下氣地求官差找醫館,又整夜不眠不休地照顧他。
衛若永遠都忘不了三叔母彎折脊背的樣子,也忘不了他燒地神志不清時,三叔母摟著他,發澀的哭音,“阿若,你要快些好起來啊。”
衛若握住了三叔母的手。
那是一只遍布傷痕和繭子,像是老嫗的手。
衛若想,也許是流放的那些年,做了太多苦役,三叔母落下了病根,身體開始從內虧空,及至他們好不容易回到京城,日子好過很多后,才在外顯露出病害來。
那日姑姑和成安侯成婚,叔母突然暈倒,醒來后說只是小病,吃幾貼藥就好了,叫他們不要擔心。
可不過幾個月,卻病得這樣嚴重。
姑姑和姑父來看后,姑父就火急火燎地托人請了太醫,把脈開藥。
太醫嘆息,說是她的身體前些年損耗太多,一發起病來就收不住了。
衛若心下沉痛,接過丫鬟手中的藥碗。
喝過藥,困意席卷而來,曦珠慢慢地闔上眼。
“我想睡會,你也去歇息吧。”
這些日子,她總是覺得累,累地哪怕動一下都沒有力氣,整日整夜地睡,像是彌補那些操勞的過往。
恍恍惚惚地,她聽到了誰的腳步聲。
她費力睜開眼,在透過窗紗落入屋內的月輝下,看到一個人在床榻邊。
身形高闊,卻面目模糊。
他朝她伸過手。
曦珠怔然地看著他的手落在她的臉上,卻仿佛沒有什么重量,輕地就像一縷微風。
長達十年的流放,曾讓她殫精竭力,難有閑隙去想衛陵,更多時候是在深夜,做完苦役的活,身心疲憊地躺到漏風的窗邊,合上眼便睡著了。
偶爾也會想起他,想起兩人那些算少的交際。
神瑞二十四年之前,衛陵是京城出名的紈绔,常在外和一堆狐朋狗友廝混,都快忘了自己還有個家,只有惹禍了,才會想起回來。
他不常回府,曦珠也就只和他見過幾面。
神瑞二十四年之后,他喜歡上姜嫣,為了她去神樞營歷練,早出晚歸。
曦珠和他見面的機會多了,但光影一轉,他就走遠了,余光都不曾給她一瞬。
再后來,衛陵去了北疆抗敵狄羌,功勛加身的同時,寄回一封封家書。寥落幾句話,只是關心家人。
她又算他什么人呢?
有那么幾次,曦珠碰見風塵仆仆回京的他,卻什么話都說不出口。
曦珠將那些屬于他們的過往不斷翻來覆去地念著,以為自己會永遠記得這些。
可突然有一天,當她要入睡時,卻驚醒過來,兩眼茫然地望著被蛛網纏覆的頂梁。
她陡然發現自己忘記了衛陵的樣子。
那樣意氣風發,盛絕風流的他,她竟然忘記了。
怎么會?怎么會忘了呢?
“曦珠。”
久未開口,他的聲音粗糲地似在風雪中滾過。
曦珠靜靜地看著他,然后開口喚他:“三表哥。”
看不清他的樣子,可她知道是他。
第002章 春光里
不過兩日,三叔母連湯藥都喝不下去了。
衛若焦急不已。
這時,內屋侍候的丫鬟滿臉懼怕,哆嗦著說自己夜里聽到三夫人好似在和人說話。
衛若追問:“說什么了?”
丫鬟只零星聽到幾句話,一一說了。
當衛若聽到那三個字時,整個人呆滯住。
衛虞也愣住了。
是三哥嗎?
她轉身看進虛掩的門隙。
窗前那棵梨木初發的嫩枝,在春光映照下,浮動在淺青窗紗上,又影綽地落入半攏紗帳,那張蒼白安靜的睡容上。
衛虞的心忽地揪起,眼眶發熱。
若非后來衛家發生那么多事,幾乎支離破碎,母親臨走前把他們托付給曦珠,后來更是曦珠支撐著他們走過難捱的歲月,她不會知道原來曦珠是愛慕三哥的。
但正是這樣,衛虞再想起更久之前,那些零碎不堪的往事,才更加難過。
她不知曦珠是什么時候喜歡上三哥的,可三哥從未把目光放到曦珠身上。
如今,是三哥覺得愧對曦珠,才來見她,還是夜間的對話,是曦珠的妄念呢?
可無論如何,她不能讓三嫂再這樣病下去。
衛虞和衛若商量后,請來了道士。
道士開壇做法,最后一陣烈風刮過,符紙漫天,三清鈴響個不停,鎮壇木也裂成碎片。
道士倉皇逃走,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