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拖完地還要做什么?”
“如果不臨時打電話來指揮的話,那就沒什么可忙的了。”
他轉身準備下樓去,“你快點。”
我看著他走下去,才重新拾起了拖把,心里想著,是不是只有我一個人這么介意這些攝像頭?可為什么只有我介意這些?
第25章 母親曾說
母親開始了頻繁的復健,幾乎每天中午父親都會打電話給我讓我過去一趟,因為有一個項目是父親自己完成不了的,需要把母親從輪椅上抱起來,放在針灸床上,父親自己抬不動母親,需要我在一旁幫襯。
我看到母親笨拙的躺在狹窄的床上,胳膊上扎滿了針,頭頂吊著一根吸煙的管子,一條條艾條被點燃。在這之前,我沒想過艾灸這種東西在現在這個時代還能派上用場,更沒想過在正式醫院里竟然也會有這種東西。
父親將母親的手指一根根掰開,然后給她活動著。經此一事,所有人都在夸贊父親,夸贊他的責任心和細致體貼,能對一個病人,或者說,一個后半生注定要半癱的病人如此無微不至的照顧,畢竟在普通人的認知里,不拋棄她就算是有良心的了。
外面人愈多的評價與我所聽過的父親有所不同。
母親曾說過,她生孩子的時候父親正安心躺在外面睡覺,沒有進病房照顧過,當初魏明差點被被子憋死的時候,父親被叫醒之后也沒有多看一眼,轉頭又睡了過去,怎么看,他都不像是一個如此體貼細致的人。
現在的我自然是知道父親是嫉恨魏明的,但我不認為在魏明還沒從肚子里生出來,以及是個嬰兒的時候父親也會嫉恨他。
所以究竟是什么讓他變得冷漠無比,又是什么讓他變得溫柔體貼的?
而現在,當我整理著過往的思緒,我開始明白,父親本身就是個溫柔的人,因為個性懦弱且善良的人大多都是溫柔的,這是由天性決定的。而母親后來的表現在告訴我,她對父親此時“溫柔”的理解,是急于讓她康復,并且實現自己的價值。
母親忽視掉了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她這輩子都是注定不會恢復原樣的,從一開始父親就明白,她已經實現不了自己所謂的價值。所以這些照顧,從本質上講與她是否有價值并沒有關系。
程躍發微信問我母親的病情,他不確定是否應該帶著禮物過來探望,我拒絕了他的好意,因為我明白,父母會會錯意。
中午父親出去買飯的時候,我獨留在病房里,母親躺在床上,讓我給她翻身,她翻身已經成了習慣,雖然只有半邊身體能活動,翻身也不似以前那樣困難了。
病痛讓她的新陳代謝開始出現問題,她說她憋得慌,我將尿盆放在她身體下面,過了很久,她還是尿不出來。母親說父親不讓她插導管,但她實在難受,于是讓我去叫護士,趁著父親不在給她插上導管導出尿液。
護士推著小推車過來,戴著衛生手套在母親的身下操作著,母親疼得皺臉哭出來,她哭的像個孩子,似乎忍不住半分疼痛,因著她的狀況百出,護士折騰了很久,那個尿液袋子才終于漸漸裝滿。
母親時常跟我說,她生魏明剖腹產的時候沒有打任何麻藥,醫生護士都夸贊她了不起,我覺得這與她現在半分疼都忍受不住的模樣并不匹配。前幾天看了《羅生門》這部電影,我開始不確定她曾跟我說過的話,究竟有多少是主觀臆斷的。
母親很快讓護士將導管拿出,因為她實在忍受不住這東西的疼痛刺激,但她還是一直在哭,護士說:“這不是拿出來了么?怎么還疼嗎?”
過了好一會我才明白母親是在哭她的病,開始復健以后,我以為她已經不似以前那樣愛哭了,畢竟時間已經過去了這么久,但我以為錯了。她還是和之前一樣愛哭,只不過學會了給自己的眼淚找一個合適的切口:將心中的哀怨和身體上的疼痛合并在一起所流出的眼淚,可以同時具備兩種解釋方式。
尿液排出后,母親身體沒有那么難受了,她抹抹眼淚,一抽一抽的說:“真是傷天理了,我怎么會得這個病?”
自從開始復健以后她就很愛說這句話。
她不理解自己為什么會得病,就像不理解人生的無常,不理解世事并不以她的意愿所改變什么。
所以她總是不可思議的問著:“我為什么會得這個病?真是傷天理了。”
滿臉費解的樣子,似乎真的想要弄懂這個為什么。
我每天都要在醫院呆上幾個小時,下午三四點鐘又會趕回來,程躍說,他最近總是看我在發呆沉默,問我在想些什么。
我想了想,說:“我不理解,她為什么總是要問,她為什么會得這個病?”
程躍說,病人心里難受,抱怨幾句很正常,多理解一下就是。
我想大多數人都會和他一樣想,也和他一樣的勸慰。
但我覺得不正常,當一個人開始為一些普世的道理頻繁地提出質疑的時候,為什么會說是正常的?
她將好不容易平靜下來的心境頻頻攪動起來,一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