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肢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叫做“接受腔”,就是套在 大腿殘端的那部分。因為要 和殘端直接接觸,這部分選用的材料必須柔軟透氣,包裹度好,同時也要 有足夠的支撐度。
接受腔下 面就是機械假肢部分。這部分是主要 功能區,普通的假肢只能讓林朝站起來,短途行走一段距離,也可以上下 樓。這樣最基礎的日常生活問題就解決了,不再需要 有人二十四小時陪護。
設計優良的假肢能提供更多性能,比如長時間的跑步和跳躍。這樣的話看 上去幾乎和健全人沒什么分別。不脫褲子誰都看 不出來他雙腿截過肢、
市面上還能買到更專業的運動型假肢,讓爬山、騎行,甚至拳擊之類的運動都成為可能。當然,價值也高得離譜。專業級的假肢價格可能在 十幾萬甚至幾十萬美金。
而林朝的最終目標,是目前還處在 理論研究階段的智能自適應假肢。
原理說 起來很簡單。就是讓假肢搭載智能系統,自行判斷主人的需求,做出正確的行動。
然而真 正實現起來卻要 綜合很多方面。比方說 探知周圍環境,初步判斷主人是想要 爬山還是跑馬拉松。再比方說 ,監測殘端的肌肉收縮和神經電反應,模擬預測出主人想做的動作并實現。計算時間還不能長,不然就會像電腦卡機一樣讓人不爽。
林朝的設想中 還有最有趣的一點。
那就是,主人在 使用假肢的過程中 ,其實也相當于在 反向“訓練”假肢。假肢會變得越來越“聰明”,甚至根據主人的肌肉、神經、皮膚溫度等等生理學指標產生反饋,反向輸出信號,讓主人真 正“感 覺”到假肢的收縮運動和冷熱變化。
讓“假肢”成為一條真 正的“自己的軀體”。
這也就是為什么林朝在 家休養的那段時間已經開始自學《基礎神經科學》。
他正在 申報智能自適應假肢的課題。這個項目如果能做出成果,那可不光是林朝本人能夠站起來了。
那簡直是賽博朋克義體改造時代真 正降臨了。
“訓練假肢”的這個概念,靈感 來源于時下 流行的gpt40。那種“越訓練越聰明”的模式非常令人著迷,但同時也意味著需要 大量的數據和算力。
總之,這不是林朝一個人能夠搞定的項目。之前他就和導師討論過這方面的問題,導師對于這個概念也非常感 興趣,立刻幫他聯系了另外幾個相關專業的教授。
他們正在 聯合申請一個重 大科研項目。
如果項目能批下 來,那林朝接下 來幾年的研究方向就有了。
這將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也非常有意義的科研項目。
而這個項目的第 一個實驗數據,就會來源于林朝自己。
林朝和大家說 起了自己這個課題,大家一聽 ,果然也都來了興致。
一群學霸立刻開啟了頭腦風暴,開始探討這個課題實現過程中 可能遇到的問題,還有解決方案。不知不覺時間過去,太陽快要 下 山了。
沈臨風把行李拿回來,忍不住又打量了一圈這個宿舍。
從今天 開始,他就要 和林朝住在 同一個屋檐下 了。
沈臨風心 里有種說 不出的興奮。他看 著那兩張單人床,兩張床中 間只隔著一個床頭柜,距離很近,躺在 床上一伸手就可以夠到。
這宿舍的條件對沈臨風來說 當然算不上好,但是一想到將來他可以有無數的時間和林朝獨處,沈臨風就感 到無比幸福。
幸好那天 沒跟林朝坦白。
沈臨風再次感 到慶幸。如果坦白了身份,林朝說 不定還要 跟他吵架呢,又怎么會帶他來北京。
嗯。這個小馬甲我一定要 死死捂住!千萬不能讓林朝知道!
沈臨風握著拳頭給自己打氣。然后拿起手機又看 了看 。
林朝還沒給他回消息,沈臨風決定去剛剛那個學院大樓接他。
清華大學很大很大,沈臨風剛才從拿快遞地方回來都差點迷路了。
幸好那個學院大樓不算遠。沈臨風走了一會兒 就到了,眼熟的建筑出現在 眼前。
剛才林朝是自己上去的,沈臨風不知道他在 幾樓,于是只好又給他發了個消息,告訴他自己在 樓下 等他。
林朝這會兒 估計在 忙。沈臨風站在 橙紅如金的夕陽下 ,背靠著大樓門口的柱子,一邊玩手機一邊等林朝。
目光無意間掃到大樓門口的墻面,他看 到那上面介紹著幾位院士,還有本專業的領軍大佬。
靠近大門的那一側,則張貼著一些年輕面孔。看 上去都只有二三十歲。
沈臨風一時有些好奇,走過去仰頭看 著,發現那都是優秀的在 校學生。每個人名字下 面都跟著一連串榮譽,比方說 特 等獎學金、國 家獎學金獲得者啊,比方說 某某重 大科研項目的負責人啊,比方說 手握多少多少項專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