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自己的想法整理了一下,發送給方教授,請教授幫他看看。做完這一切的時候他抬頭看了眼時間,居然已經凌晨三點了。
……竟然不知不覺又熬夜了。
他平常生活作息極度規律。這是保證高度自律性和行動力的大前提。穩定的作息能讓身體維持在最佳狀態,大腦也更容易集中,更容易活躍。
但是,遇到這種激動人心的時刻,他還是會忍不住熬夜。
林朝習慣性地拿起手機確認鬧鐘。屏幕上顯示有幾條未讀消息。
沈臨風:我退燒了!
下面附了兩張照片。一張是體溫計,顯示體溫在367度。另一張是流感抗原檢測試劑,上面只有一條杠,意思是陰性。
原來不是流感?那估計就是累的。
林朝記得沈臨風高中時候就經常熬夜通宵。那時候好像是打游戲還是什么的。
林朝有時候研究某道數學題,不知不覺計算到深夜。好不容易解出來了,忍不住興奮地拍個照發qq空間。
沒想到照片剛發出去他就被沈臨風敲了,沈臨風非常震驚地說:
我草,你還沒睡?!明天難道放假嗎?
林朝反問:你不是也還沒睡?
沈臨風很快回復:我打游戲呢。
說著還像怕他不相信似的,發了張時下熱門的手游截圖。
林朝解出數學題的興奮勁兒過去,跟他聊了兩句,頓時覺得困了,于是回了句“那你繼續”,就放下手機睡覺。
第二天醒來時看到有兩條未讀消息。
第一條是:你也太變態了吧,大半夜不睡居然通宵刷奧數題。數學有那么好玩嗎?
第二條是:靠,這就睡了??
林朝覺得高中同學是一種很神奇的存在。上大學以后,高中里那些事都恍如隔世了。
可是一見到高中同學,那些青春歲月,幼稚的好笑的不懂事的各種故事,都像新鮮的青檸檬一樣重新浮出水面。
林朝閉了閉眼。深夜的小區里四處靜謐,秋風微冷。不知怎么他想起沈臨風第一天帶他下樓時,他在小花園里聞到的那種讓人很舒服的,開闊敞亮的味道。
他心里一動,重新拿起手機,在朋友圈里發了一句話。
“天朗氣清。”
這是他出車禍以來第一次發朋友圈。
沒頭沒尾的一句話,莫名其妙的一時興起。林朝發出去就覺得還是刪了算了。這個點應該也沒什么人刷朋友圈。
然而下一秒,屏幕中間跳出“1條新消息”的提示。左邊是沈臨風的頭像。一個大寫的l。
——沈臨風這個微信一看就是剛注冊的馬甲號。微信名是lfeng,微信頭像也是一個簡簡單單的“l”。
林朝一想到他做戲還做這么全套,不由覺得好笑。他下意識點進那條消息,發現沈臨風剛給他點了個贊。
這人又在通宵打游戲?
好吧,他也才大三。正是男大學生最精力旺盛的時候。
林朝忽然覺得有點困了,于是放下手機準備睡覺。
沈臨風穿護士服是什么樣子?一定很尷尬很好笑……
林朝迷迷糊糊地想著。
過了一會兒震驚地發現。
他居然期待得有點睡不著!!!
第10章 不開心
第二天,林朝依舊在五點鐘醒來。
他昨天滿打滿算只睡了兩個小時,不過醒來的時候卻很精神。林朝按照慣例,早上起來先活動一下身體,然后讀會兒書。
早晨的記憶力最好,腦子也最清楚,很適合看一些晦澀難懂的書。
比方說——《基礎神經科學》。
林朝的本科專業是人工智能,屬于工科。《基礎神經科學》并不在他的教學大綱里。他是出車禍以后才開始讀醫學的。
理工農醫,醫學嚴格來說并不屬于理工科,而是和理科、工科、農科并列的“醫科”。
不過對林朝來說,醫學教材啃起來并不困難。大部分內容以記憶為主,記住以后,理解起來就很容易了。
“你們學霸總是把讀書說得那么輕松……”
不知怎么,林朝翻過某頁解剖圖譜的時候,腦子里忽然冒出這么一句話。
林朝唇角一彎,把這個雜亂的念頭趕出腦海。繼續集中注意力學習。
八點鐘的時候,媽媽出門上班,沈臨風也如期而至。
林朝在臥室里聽到兩人寒暄的聲音,他便推門出去。
看到沈臨風的第一眼,他有點失望。
沈臨風今天換了身衣服,但并不是護士服。
還是對面優衣庫的打折運動服,甚至款式都是一樣的,只是配色不太一樣。
……一看就是當時一起買的。
媽媽照例說出那句“那朝朝就拜托給你了”,又對林朝交代幾句,然后拿起包包出門。
沈臨風摘下耳機,耳機里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