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一種控制市場的策略,袁天辰又問:“這個問題我已經(jīng)領(lǐng)教過了,我們也去買過菜,大家都在說價錢很貴,菲菲和明明去買了一回水果,就花了半個月的零花錢,好幾萬天青寶鈔,真希望有一天能得到改善。”
袁亦松笑了一下,把飛機停在一個寬闊的草坪上,把所有的裝置都停了下來。
“那你知道二十年前的糧食價格嗎?”
袁天辰搖搖頭,二十前他才兩三歲,當然不知道那個時候,糧食價格是什么樣的。
袁亦松告訴他:“那個時候的糧食價格,平均每公斤在十塊錢左右,而現(xiàn)在,普通大米的價格,每公斤漲到了六十塊,如果再繼續(xù)漲下去,老百姓就吃不起飯了。”
兩個人下了飛機,一邊朝著麥浪翻滾的農(nóng)場走過去,袁亦松一邊繼續(xù)問他:“你說你領(lǐng)教過,你身邊是不是有一個這樣的朋友?”
“是的,舅舅,我們在了解自己身份的以前,思陽和大風都來自孤兒院,是吃百家飯長大的,剛上大學(xué)的時候他們省吃儉用,還要去外面打工,過得很辛苦,后來跟我們住在一起,就是他告訴我們,吃飯可以自己在家做,比在外面買要節(jié)省很多,他們倆也是我們中間最出眾的,剛上大一在學(xué)校就有了工作室。”
“所以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別人,相信這一點你是明白的,你身邊的那個朋友,我也見過,他很努力,對你的幫助也很大,他是一個難得的人才,你要珍惜。”
“我知道,我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很重要,我會珍惜他們的。”
“你明白就好,我們?nèi)デf稼地里看看吧!”
這里是北星國南部的種植區(qū),總共分成了四個大區(qū)域,肉眼無法測量農(nóng)田面積,站在一個寬闊的十字路口,身后的右手邊,是一片成熟的麥地,左手邊是長滿紅須的玉米,前方右手邊種著成片的大豆,左手邊是紅彤彤的高粱。
這一季的小麥和高粱已經(jīng)成熟了,玉米也還有一個月就能摘了,道場上收割機,正在賣力的工作著,只是高粱地的收割機,沒有麥田收割機來的效率高。
農(nóng)場上堆得老高的,麥子和紅高粱,象征著又是一個豐收年。
袁天辰吃慣了家鄉(xiāng)的大米白面,還從來沒吃過高粱,家里也沒有人做過。
“舅舅,這高粱要怎么吃啊?”
“高粱是北方主要糧食之一,可以和米飯煮在一起,也可以用來煮粥,當然也能用來釀酒,等到高粱老了還能做成工具,總之高粱一身都是寶。”
接著袁亦松又告訴他:“由于這里氣溫合適,小麥可以種三季,高粱和玉米卻只能種一季,等到高粱和玉米收割之后,用來種植蔬菜,容易生長的當然是蘿卜和白菜,總產(chǎn)量還是很可觀的,等到這些機器加工處理完畢,投放到各個城市,糧食店和超級市場販賣,很多人的口糧問題就解決了。”
袁天辰感嘆道:“民以食為天,種糧食的人才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因為他們養(yǎng)活了很多人。”
“不錯,耕耘者永遠是最偉大的,不論他耕耘的是土地還是別的。”
“舅舅,現(xiàn)在糧食都豐收了,是不是很快,就能再一次播種。”
“是啊,最多不過一周,田里的莊稼就收完了,小麥會種上第三季,然后就是高消耗蔬菜種植,加上其他幾個地方的農(nóng)場,別說一個北星國,大半個渾元大陸的人都能養(yǎng)活了,當然也有很多運回了天青國,否則你表舅,怎么敢大張旗鼓的降價?”
原來梁永祥的痛下血本,除了拿出了自己的糧倉之外,還有袁亦松送回去的這一份,可以說是兩家聯(lián)合強強出手,國內(nèi)的糧食價格才有所下調(diào),讓消費者們有了一些喘息的機會。
“舅舅,那我們播種的時候,是不是也像這樣用機器播種?”
“如果是在南部農(nóng)場,就是這樣的,全部用機器操作,如果是在西部,有山地的地方,就只能是人力操作。”
看著這么大的農(nóng)田,如果靠人力播種,那得多辛苦啊,他想起來小學(xué)學(xué)的一首古詩,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捧在手里的飯碗,吃在嘴里糧食,每一粒都是勞動者的心血,一點也不能浪費。
現(xiàn)在天青國內(nèi)人口匱乏,在人口得到充實之前,只有依靠機器,才能實現(xiàn)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正常化。
“今天先看看這里,明天我再帶你去西部那邊看一看,因為地形問題,就只能種一季,基本上是以蔬菜為主,但是山地的好處,就是方便種果樹,那邊的蘋果樹柿子樹,山楂桃子梨子草莓,絕對產(chǎn)量豐富。”
難怪袁亦松能在這邊,把生意做得這么大,除了能在這邊種出糧食,還能種出很多水果,同樣是具備高度經(jīng)濟價值的產(chǎn)物。
“這樣說來,西部那邊除了糧食蔬菜,主要就是果園種植。”
“你很有悟性,雖然水果不是每日必須消耗品,但價值卻不比糧食低,這里面的學(xué)問多著呢,只要你好好學(xué),到時候金山銀山隨處可見。”
袁天辰跟著袁亦松,走在田坎上,溫和的陽光照射著豐收的大地,一片希望的田野,就在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