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值回票價
它嘴咋啦?喘嗎?不是胃口不好,難道是肺里的病?
呼市人喜歡吃炒過的黃豆, 硬硬的賊費牙,但越嚼越香。孫主任買了一大兜子,給每人發(fā)一布袋, 當瓜子吃, 還不需要吐瓜子殼,干凈衛(wèi)生又耐吃。
三輛馬車板上坐著的模范們就這樣咯嘣咯嘣嗑著炒黃豆,嘮著嗑,慢悠悠晃出城市,往北直奔大青山前的人民公園(動物園)。
9月下旬的大青山一點也不青了, 綠葉幾乎落得干干凈凈, 四野禿禿的。
內(nèi)蒙別的不多, 土地是真的多。出了名的地廣人稀不是瞎說的, 從占地上萬畝的人民公園便可見一斑。
動物在這里絕不會覺得擁擠, 每個區(qū)塊都規(guī)劃了足夠動物們遛彎的大小——不怕你覺得憋屈沒處散步,就怕你遛瘦了。
有的來過呼市逛過動物園的模范還好, 大多數(shù)別說沒來過這里的動物園了,任何地方的動物園都沒去過。
林春桂更是連公園帶動物園都沒聽說過,住在村子生產(chǎn)隊里的人, 從小見多了遍山遍野的都是樹木花草, 哪需要搞什么公園啊?往哪走不是一樣的逛。
到了人民公園,瞧著人為種植規(guī)劃的整齊林野、椅子等布置, 這才驚嘆,原來荒野還能這么搞?!
他儼然是劉姥姥逛大觀園,走到哪里都驚嘆,興奮勁兒從進門起就沒歇過。
滿達日娃等人也沒比他好到哪里去, 看見沒見過的動物, 總要伏在欄桿外盯著看個半天。瞧見嘴巴超大的鵜鶘, 滿達日娃哇哇叫:
“這東西長得可真怪,感覺一張嘴能吞掉一頭小羊羔。”
“哈哈。想養(yǎng)一只。”林雪君忍不住想象起在生產(chǎn)隊開辟個小池塘,養(yǎng)兩只鵜鶘,再養(yǎng)幾只鴛鴦、天鵝之類的該多美。
隊伍行進,盧大春看到在草原上也能看到的狍子都忍不住驚呼,好像這里的狍子尤為珍稀一樣。
“我之前有兩只,現(xiàn)在只剩一只了。它缺了一只耳朵,是我們游牧時從草原上救回來的。”
路過駝鹿園,林春桂指著又高又壯的駝鹿嘆道:
“東西得吃多少草才能長這么大啊。”
“我家就有兩只駝鹿。”林雪君伏著木質(zhì)的圍欄,看著場地里懶洋洋溜達的大駝鹿,忍不住想自己家的那兩只了。
這一出門算上路上坐火車的時間,一個月都要過去了,駝鹿姐弟肯定又長得更高了吧。說不定她回去就要開始考慮給駝鹿姐弟搬家了——他們的知青小院對于越來越多、越來越壯的大動物們來說,實在太擁擠了。
不知道在后山開辟出一塊區(qū)域做半放養(yǎng)行不行,就當也建了個半自由的小型動物園。
歪著腦袋想了一會兒,她拍拍林春桂的肩膀,又隨隊往下一個動物區(qū)走。
行至被籠架子圍在深坑谷區(qū)的三匹狼,滿達日娃嘖嘖感慨:“比我們在草原上看到的瘦多了。”
“動物園估計不舍得喂太多肉。”盧大春說罷轉(zhuǎn)頭看到林雪君又是一臉的思念,忍不住問:
“你家院里不會連狼也有吧?”
“你怎么知道?”林雪君挑眉,她之前跟他們講過嗎?
有狼這種事,她不會跟所有人都炫耀過了吧?自己也太不低調(diào)了!
“……”盧大春,“你也能開個動物園了。”
“我也有此意。”林雪君一本正經(jīng)地點頭。
“哈哈。”林春桂和滿達日娃一左一右地發(fā)笑。
“你家還有啥這里沒有的?”盧大春追問。
“我家還有貓頭鷹。”林雪君忽扇了下兩只手,做飛翔狀。
“真行,天上飛的地上跑的都有了。”盧大春已不知第幾次向林雪君豎大拇指,這女同志的生活可真夠豐富的。
“哈哈,多謝。”林雪君朝著盧大春一拱手,欣然接受了他的夸贊。
一行人嘻嘻哈哈聊著,不知不覺又走向野驢園。
動物園新增野驢也能當新聞,聽起來好像很好笑,實際上蒙古野驢在后世還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是世界級別的近危物種,可寶貝了。
它們體型、毛色等接近驢,臉其實長得還挺秀氣的,白嘴巴子黃棕臉很像小馬。它頸下、胸部、腹前側(cè)和腹后側(cè)都有交錯的偏淺色區(qū)域,這些淺色的區(qū)域在陽光照射下幾乎是白色的,再跟金棕色的肚子和背搭配,會交錯出金光流轉(zhuǎn)般的視線錯覺,特別美。
下午逛動物園看偏斜的金色日光照野驢,正是最好的時段。
“第一次覺得驢也長得挺眉清目秀的。”滿達日娃看著抬頭與人類對望的野驢,忍不住夸贊。
“想養(yǎng)一只。”林雪君忍不住慨嘆,人類實在好貪婪,見到啥都想養(yǎng)……
“哎?怎么那個圓里還有條狗啊?”指著另一個園里的一條黑狗,滿達日娃嘖嘖稱奇,“哈哈哈,黑狗也能進動物園。”
“人那是小黑熊!”林雪君定睛一眼,噗一聲笑。
“哦……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