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等工作的拍攝、采訪和報道,加一個標兵人物。安排攝像機和主持人去市北馬棚區,采訪、跟拍一下抗災模范林雪君同志臨危受命,緊急救治瀕死病馬……”
第214章 一鞠躬
到了這里,誰也別想閑著。
林雪君在呼市北馬棚一呆就是4天, 光是給病馬洗胃就用了2天時間。前一天晚上睡在馬棚邊的木排屋里,第二天起床繼續給沒排干凈的病馬做補充洗胃。
每一匹病馬的癥狀都要單獨記錄,十幾份病例不停地增加變化。她和其他三名獸醫不斷根據病馬癥狀的變化, 增或減藥量, 換藥或者增加一份別的藥劑應對新出現的病癥。
因為林雪君對馬匹們的病因非常篤定,大家確定了馬的情況,即便病馬沒有立即好轉,甚至有兩匹馬還在得到救治后癥狀變嚴重,但在主心骨夠硬夠穩的情況下, 沒有人再說喪氣話, 都忍耐著焦躁和憂慮情緒, 按部就班地進行治療工作。
《內蒙日報》的記者第二天接到領導電話后就趕到了馬棚, 林雪君忙中抽空跟親自趕過來的嚴社長和秦副主編握手敘了會兒舊就又被喊回去給馬配藥打針。
嚴社長只得跟林雪君約了表彰大會后在報社見面, 探一探后續的合作。
秦副主編則捧著畫板跟著畫了好幾幅林雪君的工作畫面寫生,也留下記者跟著實地追蹤, 方便后續寫稿。
起初記者還在馬棚外做觀察、記錄和參與醫治人員的采訪,大概呆了不到2個小時,他就收起筆紙, 被拽進馬棚跟著一起忙活起來了。
遞桶、打針之類的活干不了, 打雜的活還是能干的。
滿達日娃和盧大春羨慕地看著一直忙碌的林雪君,有報社的人亦步亦趨地跟著她, 記錄她的言行和工作,這是什么大名人才會有的待遇啊?!實在是他們想象不到的厲害待遇啊。
到第三天,電影廠的人就也來了。
林雪君正打針呢,忽然扛著老式手搖攝像機的工作人員就懟著攝像頭拍了起來。開拍前還要告訴林雪君別說話, 別看鏡頭。
林雪君第一次被人拍, 成為鏡頭中心的主角, 激動得不免有些順撇,路都有些走不明白。
可不待工作人員幫她解除緊張情緒,一轉頭面向了可憐巴巴的病馬,她那些或雀躍或慌張的小情緒就都被工作的緊迫感和壓力取代了——于是手腳又機靈起來,再不用攝像的工作人員們操心。
這個時代錄制東西用的不是電子拍攝,膠片都是稀缺資源,不能浪費,必須拍一個鏡頭是一個鏡頭。
等拍過一些有用的鏡頭后,主持人和編導同志想過來跟林雪君聊一下采訪內容,奈何林雪君根本沒空跟對方彩排和安排流程。
主持人只得跟編導同志站在邊上等林雪君有空,但只呆了半個小時不到,兩位同志就也被征調了。主持人同志被請到鍋邊煮黑豆,編導同志則在林雪君給馬打針時幫忙舉輸液瓶——
到了這里,誰也別想閑著。
這些活一干就是一天,除了吃飯時間和午休時間外,根本不可能有長段的休息時間。報社的同志和電影廠的同志便也跟著一天一天地忙,他們哪是來采訪的啊,根本是來體驗獸醫生活來了。
“這樣親自體驗下來,那文章能寫不好嗎?”報社的小王同志嘖嘖感嘆,因為白天干活太累,晚上跟著獸醫們一起吃飯的時候還多吃了一碗飯。
因為采訪任務沒有完成,電影廠和報社的同志也都被安排在了臨時的木棚屋里,四個木板墻也就起個遮風擋雨的作用,晚上不合衣睡都會覺得冷。
但誰也不能抱怨負責這次運輸任務的老張和飼養員們照顧不周,秋收冬儲的季節,閑人太少,能搭出這樣的棚屋就算不錯了。大家都忙,誰都不忍心挑三揀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