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社長,王小磊終于不好意思起來。
人家社長都沒給他頒這個榮譽呢,他自己卻已經吹得全世界都知道,這也太讓人臉紅了。
“拿了錢準備去買點啥啊?”陳社長笑著轉開話題。
“去買兩架打草機。”王小磊當即又笑起來,“我們今年就算出欄了這么多牛羊,剩下的母牛母羊和不到出欄月數的牲畜也還是非常多,得整兩架打草機多打點草,不然不夠吃。”
吹牛會成為一種習慣,他剛才還不好意思呢,話頭一起,不由得又進入到炫耀自家生產隊牲畜多的語境里了。
話說完了王小磊才反應過來自己又在炫耀了,眼神往邊上一撇,不自在地摸起后腦勺。
“哈哈,行了,去買物資吧。”陳社長無奈地大笑,拍拍王小磊肩膀,轉身往另一邊的辦公區走去。
秋風簌簌,王小磊的心情卻一點都不蕭條。
他抱著滿滿一大袋子的錢,快活得像個孩子。
……
林父林母家中,林雪松講述了他在草原上遇到的關于妹妹的一切,聽得林父林母一愣一愣:
“小梅這么受尊重?連你都借光成了座上賓?”
林爺爺家,林雪松將妹妹的事又講一遍,聽得林爺爺一愣一愣:
“小梅這么厲害?貓那么小一只都能做開腹手術?腸子里的病都能治?縫上腸子貓還能活……神乎其技!”
外公外婆家,林雪松將妹妹的故事講到第三遍,聽得外公外婆也一愣一愣:
“這么好?!全生產隊的人都喜歡小梅?男知青和她的小徒弟每天幫她們倒臟水、鏟牛糞?連生產隊大隊長都聽她的話?生產隊里最刻薄的人都對她客客氣氣的?哎呦,真跟司令一樣,當獸醫這么受重視啊……”
林雪松回京一周后,收到了《首都早報》小王送來的禮物——照片洗好了。
林父捏著兒子女兒在草原上湊在一起拍的合照,他上一封寫給小梅的信才提及想要一張她的照片,愿望這么快就實現了。幸虧她還是新晉的作家,報社的編輯北上去采訪她,才能拍到這么生動的,她在那邊日常生活工作的照片啊。
小梅真的長大了,高挑了,曬黑了些,英氣勃勃的,更俊了。
林母捏起另外兩張照片:林雪君騎馬和做手術時的照片,手指輕撫照片上女兒的面龐。如今的小梅一改在城里時倦懶模樣,變得意氣風發,神采飛揚了。
……真好啊。
【小劇場】
草原上的阿爸,和城市里的家人,都以你為傲。
第143章 高山一樣的好口碑【改】
這是一場雙向的奔赴。
大隊長等人從場部回來時, 人類冬儲最密集勞作的階段已過去了,接下來就要開始著重考慮牲畜們的冬儲食物。
夏儲的草早已曬干囤放在倉庫,北方的牧草一年兩割, 第二割就在下霜前一個月——10月的呼倫貝爾一般就會下第一場雪了, 所以9月必須把牧草割完,才能保證割傷后的牧草末端在下霜前長好,不被零下的雪天凍傷。
牲畜們冬天也要在冬牧場放牧吃草,但遇到雪天、風天不適合放牧,就要消耗夏天和秋天儲存的草捆。
整個冬牧從10月1日開始, 要喂到來年3月轉場春牧場。如果遇到有許多牲畜身體狀況不適合轉場的, 儲存的草捆還要繼續喂養留在冬駐地的牲畜, 直到冬駐地后山春草樹木復蘇。
純靠打草捆喂養的話, 一頭牛一個冬天要吃15捆草捆(瑞士卷), 第七生產隊有上千頭牛,羊更多, 還有馬和駱駝,冬儲喂養的壓力很大。
如果遇到雪災年,草捆不夠吃, 牛羊就得一茬茬餓死, 春夏就算養膘養得再肥都白費了。
所以牧民們到了深秋都會仔仔細細清點倉庫里的草捆,在下霜前最后一次割草儲存時, 一定把草備足。
第七生產隊割草這天連吳老師都帶著學生們出了門,工作馬負責拉打草機,打草機不夠,青壯男女們舉著鐮刀要頂上, 孩子和老人則在后面收攏割好的草, 誰也別閑著。
恰巧這天場部研究所里的兩位牧草研究員也坐著馬車趕到, 于是在打草前,先請研究員做起第七生產隊這片冬牧場的土地溫度、濕度、牧草種植密度、紫花苜蓿生長情況等等一一做詳細記錄。
由于針對牧草種植、草場保養等技術,整個國家都還處在研究階段,為了讓‘牧草之王’紫花苜蓿及其他好牧草在不同濕度、溫度、泥土成分的草場都蓬勃生長,研究員們針對各不同因素引發的牧草生長狀況都做了非常詳細的記錄和研究。
但到現在為止,紫花苜蓿每年返青狀況仍不太樂觀。
過冬后紫花苜蓿被凍死、干死等導致不返青,公社就要再花資金購買更多草種,也還要繼續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去重新種植,而且優質牧草種不好,整個國家對畜牧業的規劃方向都會發生變化。
草不好,一切都艱難,所以才說牲畜是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