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向林雪君提問, 討論她眼中的勞動與這片邊疆生產(chǎn)隊。
坐在知青瓦屋的圓桌邊, 三個人討論了許多當今文學市場現(xiàn)狀, 以及報業(yè)刊登文章審稿的標準。
任何人想要從泥潭爬向光明都不可能不經(jīng)歷坎坷,但前進的路上必不可能只有傷痛。
每一段歷史、每一段人生都有苦有困境有糟糕的一面, 單看用怎樣的眼睛去看,又著墨描摹哪一個片段。
“牧民們許多連字都不認識,農民們大多也不懂得如何寫文章。所以在過往的書面上, 我們只能閱讀到其他職業(yè)者眼中的世界, 在這些人眼中農民和牧民是怎樣一個形象,被描述者是沒有能力反駁的——因為他們手里沒有握一支筆。
“我不覺得我創(chuàng)作的文章有什么難度, 不過是用牧民的手握住我的筆,完全從他們的角度去描摹他們的勞動和生活。
“讀者們覺得缺衣少食的邊疆,對他們來說是養(yǎng)育他們的家。
“城里人覺得艱苦貧窮的生活,對他們來說是呼吸一樣的日常。
“拋開‘他人角度的見解’, 這就是最純粹的邊疆勞動者們的生活。”
“……”小丁抿著唇, 聽得格外專注。
再回想這些日子看到的一切風光, 經(jīng)歷的一切大小事,忽然有了不一樣的體悟。
能寫出那么多暢銷文章的年輕人,果然見解是更深入的。
“書中自有黃金屋。”林雪松聽著妹妹的話,心情很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