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約的演員、歌手,還包括導演、編劇;
華年傳媒這一塊的業務就比較復雜目前包括包括平面媒體與網絡媒體、視頻服務平臺、影視拍攝基地的管理和其他雜七雜八的業務。
院線這一塊兒是相對最省心的。她打包收購了華影的那條院線。華影的問題太大牽涉太多,院線這邊的高層當然也不會出淤泥而不染,一大半都進去喝茶,自然為顧盼大開方便之門。接手之后,都不用太過費心地搞“清洗”,直接安排人就行了。具體的業務方面,暫且照舊便是。
經紀公司這邊也比較輕松,她本來也沒打算把這一塊的業務鋪得太開。當初工作室本來就只簽了兩個演員一個導演,這會兒又簽了兩個青年導演,收編了一個編劇工作室,此外就是挑揀著簽了幾個演員,有之前不溫不火但業務水平不錯的劇拋熟臉,也有未經打磨但頗具潛力的新人。
值得多提一嘴的就是《我見親親多有病》的男主演王衡,向顧盼提出想要跳槽。
王衡之前簽的公司不怎么樣,屬于廟小妖風大的那一類,這次也沒能脫離了這場大風波的影響。雖然不至于牽連太深,出幾個法制咖,但僅僅只是掃到臺風尾也夠喝一壺的。尤其是公司“一哥”,也是公司最大的搖錢樹,被曝同性戀還濫交。
這種時候,突然爆火的王衡就成了公司的救命稻草。偏偏王衡之前不但不是受捧的那一個,甚至可以說和公司大矛盾沒有小齟齬頗多。更巧合的是,他的合約再有不到兩個月就到期了。這種要命的關頭公司當然不愿意放人,卻又不肯拿出誠意,實際的東西不給,只一昧地開空頭支票畫大餅糊弄人,王衡又不是傻,怎么可能樂意續約?
僵持了幾天,大概是公司高層覺得他有點兒不識抬舉什么的,又或者不知有什么人在作妖,干脆放棄了和他續約的打算,而是趁著合約所剩的最后這段期限,拼命壓榨他的剩余價值。借著他的熱度,接各種商演活動,然后踩著他為公司其他人鋪路……
顧盼對王衡的意向自然是欣然點頭。王衡是靠著她的劇火起來的,天然就比別人多一份香火情,更何況,他的演技在同期當中算是看得過眼,潛力也還有挖掘的余地,最關鍵的是肯下功夫琢磨鉆研,簽下來絕對不虧。
華年傳媒這里就比較麻煩了。這一塊兒的業務相對比較多,暫時還不能連成體系,但每一項又都很重要,不能放置著不管。涉及到的人和事都非常繁瑣,哪怕顧盼只是個總攬全局的,具體的事情有下屬去辦,依舊忙得焦頭爛額腳不沾地。
話說回來,最讓她用心的,當然還得是她的老本行。華年影業和其他三個板塊不同,是在原本工作室的框架上擴充建立起來的。之前她布局搞了一場大風波,干倒了一些公司,那些幕后靠技術吃飯的人少有被那些破事牽扯到的,卻因此被動地“流離失所”,她提前就有做好準備,趁機收攬了一大批人才。補足了這方面的缺口,她就有了足夠的底氣去進一步去“搶肉吃”了。
一場席卷了整個娛樂圈的大動蕩,影視界從投資方到制作方到導演演員,出問題的不勝枚舉,這就導致了大批的項目不得不無限期停擺,如果找不到人接盤,必然是“流產”甚至“胎死腹中”的結局。而這批項目中,確實有一部分還算不錯,具有一定的拯救價值,顧盼盯上的就是這個。
如果還只是華年工作室的話,兩年兩部大爆劇,再加上幾個投資正在拍攝或制作的頗有爆像的項目,可以說綽綽有余了。但已經升格到華年影業,也就只是把場面給撐起來了,想要鞏固住現在的花團錦簇,后續必須得跟得上。一旦后繼乏力,天娛這種根基還在的老牌公司一定會撲上來。
再一個,她這一手雖然主要的針對對象是某些公司,但除了幾個合作對象,整個圈子其他人對她印象偏向負面是可以想見的。“娛樂圈孤兒”是那么好當的嗎?她當然得找機會盡快緩和關系扭轉形象——不是扭轉天娛這種競爭對手心里的印象,而是業內廣大的普通從業人員心目中的形象。
要扭轉形象,就得舍得給好處,有什么好處是比得上實打實的利益呢?對于普通從業人員來說,劇組能開工,大家有活可干有錢可賺有飯可吃,就是最大的利益。
華年這邊來勢洶洶,天娛這幾家當然不會干看著對手大肆“跑馬圈地”,就算還處在修養回血狀態,給她攪局添堵的力還是有的。
千頭萬緒齊聚一時,哪怕她早有心理準備,前期也做了大量的鋪墊工作,還是累得夠嗆,甚至一天睡不夠三個小時,無數次生出“生無可戀”的絕望來。
第110章
緊趕慢趕著把產業整合的各項措施落實下去, 把重點看重的幾個項目收入囊中,可以暫時舒緩上一口氣的時候,一個多月已經過去了, 如今已經是臘月底,馬上就要過春節了。
而在春節之前,還有一件非常要緊的事情, 重要性比起之前忙的事, 某種意義上來說還猶有過之。那就是國家部門牽頭舉行的行業會議。
作為行業內新晉的“大白鯊”, 顧盼自然在受邀之列。除了圈子內碩果尚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