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則是土農藥誘捕藥殺的方法,這個法子也是目前最有效且快速大面積滅蟲的法子,但需要嚴格控制好區域,適合用在蝗蟲密度高的田地中,這樣才能取得最大的效果。
此藥殺法子可以和第二個生物天敵治蝗配合著用,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其一而用。
當然,還是像之前所說的那般,因為土農藥里的藥材有毒,使用時要格外注意,大量噴灑的話定要注意相關人員的防護。
至于如何防止下一季及之后幾年的蝗災再次發生呢,這仍然是一項十分艱巨且必須要長線做的繁瑣工作。
不過,現下當務之急是要控制好蝗災,防止明年蝗災接連發生的情況,那則是是稍后的事了,暫時還顧不上這些。
當李衛看到安清有殺死蝗蟲的土農藥藥劑后,瞬間放心了不少,只要有法子就好,不管過程多繁瑣和辛苦,總歸是有盼頭的。
他想了想,試探性提出一個建議:“福晉,下官在史書上曾經看過,說唐太宗曾當眾吃過蝗蟲,民間也有一些小兒曾把這蝗蟲烤著吃,他們既然都沒事,所以,是否可以由衙門官員出面親自試吃,鼓勵百姓捕捉而食呢?”
若是真能證明那蝗蟲真能食用的話,這樣百姓們自發捕蟲的動力就會很足,若是只靠衙門動員,百姓們的積極性怕是不會太高。
可聽到這話,安清卻搖了搖頭,說道:“蝗災下的蝗蟲是有毒的,不可食用。”
蝗蟲,又名螞蚱,這種蟲子有一種很神奇的特性,當他們成群時和獨處時并不是一種蟲子,獨處時的蝗蟲,大多為淡黃色和綠色,性情無害,且無毒無害,甚至吃起來還會很好。
但成群的蝗蟲,則會黑化,性情不僅暴躁,而且體內還有劇毒,身上更是有一種非常難聞的氣味,是萬萬不能吃的。
唐太宗李世民當時為了證明‘歲蝗不是災’這個觀念,當眾吃下了一只蝗蟲,當時那種情況下說不好他吃的是哪種,而且他當時也就吃了一個,若讓百姓大量食之的話,必然會中毒的。
而且,除了泛濫成災的蝗蟲自身有毒外,他們既然決定進行藥物噴灑,那此情況下,必然要有些蝗蟲身上染上了藥劑,從這方面看,也確實是食用不得的。
但李衛所考慮的也沒錯,如何調動百姓們自發捕蝗的積極性,確實是一個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
既然治蝗的策略已經制定出來了,那接下來便是具體實施的事了。
按照李衛的意思,安清等人負責在衙門里坐鎮即可,他會親自帶人去城外。
畢竟,這可是實打實的一屋子天潢貴胄,哪里好親自去干這些啊。
安清想都沒想,直接帶頭否了他這個提議,他們是過來治蝗的,不去實地前線,而是坐在衙門里等著,那和在京城遠程指揮有什么區別。
再說了,這種時候哪里還講究這些,當然,安清就從來都不是講究這些的人。
他們一行人再次來到城郊,此時已經下午了,但大多數百姓仍然坐在地頭,無望地看著田地里以及空中的那些烏壓壓的蝗蟲,即便是見到了平日里最畏懼的官差,他們都無動于衷。
都沒有活路了,哪里還能管的了這么多。
李衛身為負責此事的地方官員,此時自是要擔起動員的職責,但他上前講了好一番話后,百姓們似乎對此都沒什么反應。
這種情況別說是鼓勵大家捕蝗滅蝗了,長此下去,怕是民心要不穩啊。
李衛心想這樣下去可不是發子,就在他焦頭爛額之時,余光恰好看到了旁邊的安清,不由靈機一現。
于是,他忙轉身來到安清身邊,低聲說了些什么。
安清聽完,眉頭不由皺了皺,有些遲疑道:“提我能有用?”
這種情況,他一個地方大官說話都不好使,提她這個遠在京城的福晉,真能有用?
她怎么就這么不信呢!
李衛立馬十分肯定地回道:“旁人不敢說,但據下官了解,提福晉您,保管有用。”
他在地方當官這些年,也算是深入了民間,自是對安清在民間的威望有所了解。
北方先不說,就拿江南這一塊來說吧,如今不管是青風病,還是稻飛虱稻螟等等水稻相關的病蟲害,如今都已有了解決的法子,那些來地方傳授技術的農官們,可沒瞞著提供這些法子的人是誰。
所以,這些年來,百姓們對恒親王福晉的大名都很是耳熟能詳,不少人甚至說她是農神娘娘轉世,不然怎么懂這么多,這些問題可是困擾上千年的啊。
農神娘娘轉世?
安清不由一愣,這是何時有的說法啊,她怎的一點也不知道。
不過,這會也不是糾結這些的時候,當務之急還是把正事給解決了,既然她的名號這般有用,都這時候了安清自是也不會推脫了。
李衛這次顯然有信心多了,腰板都不由挺直了幾分,“鄉親們,今日皇上牽掛著咱們這邊的災情,特地派了恒親王和恒親王福晉一起前來此處,幫著咱們解決這次蝗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