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大家要對朝廷有信心啊。”
誰知,現場的百姓們聽到這話,也只是一臉麻木地看了過來,并未有什么其他的表情。
安清心想,看吧,看吧,就說了提她也沒用。
“恒親王福晉?”其中一老農突然喃喃道。
李衛似是意識到什么,立馬說道:“對,恒親王福晉,就是京城里那位極為擅長種地的五福晉。”
五福晉!!
百姓們聽到這話,突然都抬頭望了過來,“真的嗎,五福晉來了?”
那是不是就意味著他們今年這莊稼有救了?!
“當然是真的!”李衛肯定地回道,然后轉身看了安清一眼,示意她上前說兩句。
安清最怕這種場面,但此時此刻,也沒有旁的法子,只能硬著頭皮上前。
“福晉,俺們這些莊稼可能還有救啊?”一老農顫顫巍巍地站了起來,懷揣著最后一絲希望看了過來。
其他百姓亦是如此,均是一臉期盼地看了過來,從大家的眼神能看出來,他們忐忑又害怕,害怕聽不到他們想聽的答案。
安清看他們這樣,心里也很不是滋味,但如今蝗災已經如此嚴重了,這一季的莊稼已經注定保不住了。
“鄉親們,蝗災已經發生,咱們不管做什么都沒辦法扭轉了。”
百姓們眼底的光瞬間熄滅了,果然還是沒法子啊,就連五福晉來了,也救不了他們。
但安清卻話鋒一轉,“但是,雖然這一季的莊稼沒辦法了,但咱們還是得盡快消滅蝗蟲,這樣也不耽誤今年下一茬的收成啊。”
現下大清境內,除了黑龍江那種極寒之地外,不管是在南方,還是在北方,現下大部分地區基本都實現了一年兩熟的情況。
所以,他們才要抓緊的治蝗啊,這一季的莊稼沒了,下一季的得趕上才好,不然百姓們真要餓肚子了。
眾人不由一愣,“今、今年下一茬還能種?”
“能。”
“那有法子對付這漫天的蝗蟲嗎?”
安清點了點頭,說到接下來的話時,聲音不免提高了幾分:“有法子的,只要大家按照官府的指示去做,這蝗災就能被控制,下一季莊稼定能保的住,也不會出現連年蝗災的情況。”
百姓們怔愣了片刻后,下一瞬,似是終于集體反應過來。
下一茬莊稼竟然還有希望!
自古以來,蝗災最讓絕望的地方就在于,蝗災一旦爆發,那便意味著接下來幾年,甚至好多年都逃不掉卷土重來的悲劇。
但現下,五福晉告訴他們,有法子能對付蝗蟲,還能保住下一茬的莊稼!
這可是生的希望啊。
然后,就在眾人欣喜若狂之時,人群中突然傳來一陣悲戚的聲音。
“可是,俺們家里已經快要斷糧了啊。”
這話一出,現場驀地靜了下來,這不是那一家的情況,在場不少人家都是如此。
這些年因著朝廷推廣安清那些科學種地的那些法子,各地是很少出現大面積因各種莊稼病蟲害欠收的情況,產量上甚至還稍稍提升了一些。
但同樣的,因為這些年人口的快速增長,每家每戶的新生兒數量也在逐年增加,糧食緊張問題依舊存在。
不少人家就等著這季的莊稼收成呢,如今不僅這季顆粒無收,若說以前還能去附近挖些野菜果腹,但如今蝗蟲過境,片草不生的,哪里還有生路。
李衛見狀,忙上前安撫眾人,“放心吧,朝廷不會不管大家的,皇上已經下令,接下來會安排調糧賑災,咱們大家也要一起努力,攜手努力來……”
不得不承認,李衛這個地方官當的還是相當有水平的,至少在安撫鼓勵百姓上,就很是有一套。
之前是因為絕望而選擇放任,但此時百姓覺得有了活路,自是不會再坐以待斃。
皇上都派了五福晉過來了,可見對此事的重視。
五福晉過往已經給了天下農人們帶來很多次希望了,這次定也不例外,他們照做便是。
接下來的日子里,安清帶著眾人開始一心撲在了治蝗的事上,親自領著人進行藥物噴灑,還指導百姓們一些滅蝗的事宜。
在此期間,胤祺也往京城送了信件,和雍正商議,是否可以將捕蝗之事,和賑災的糧食相掛鉤。
此時的情況,這些蝗災地區這季注定是一個顆粒無收的結果,朝廷屆時布糧賑災也已成了必然,既然如此,若是能與此時捕蝗滅蝗的相掛鉤,百姓們的積極性自是高漲的。
雍正也很快回了信,同意了他們的提議,并說等這季水稻收成后,便會從旁地截了漕糧直接送完這些蝗災地區。
這樣就至少能讓百姓們撐到下一季莊稼收成。
百姓們有了盼頭,捕捉蝗蟲時則更用心了,一家老少齊上陣,就連幾歲的娃娃都在田地間捉蝗蟲。
經歷一個多月的時間,安清等人在蘇浙皖各地來回奔波,終于將此次的蝗災控制住了,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