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直接讓三人淚目。
“你們都是好孩子,烏庫媽媽走了之后,不要傷心,不然烏庫媽媽會心疼的。”
三個孩子直接紅了眼眶,弘晊年歲大些,還能撐住,祝敦緊咬著嘴唇,不讓自己哭出來。
“烏庫媽媽,您好好吃藥,會好的,都會好的。”雅利奇卻再也忍不住了,直接哭了出來。
太后摸了摸雅利奇的頭,很是慈愛道:“好,烏庫媽媽都聽咱們雅利奇的。”
說罷,又看向了弘晊和祝敦,眼神中滿是不舍與眷戀。
“老五、安清,來,你們離哀家近些。”
安清和胤祺聞聲走到了床邊,太后拉著安清的手,放在了胤祺的手里,然后輕拍了拍。
“你們倆要一直好好的啊。”
安清喉間溢出一絲哽意,“皇瑪嬤,您放心,我們會的。”
太后欣慰地點了點頭,然后轉(zhuǎn)頭看向胤祺,“老五,哀家這輩子最開心的事,就是把你養(yǎng)在了膝下。”
說罷,她抬頭看向了一側(cè)的宜妃,“也謝謝你生了個好兒子啊。”
宜妃忙回道:“妾身不敢當,老五這輩子有您的庇護,是他和妾身的福氣。”
太后笑了笑,再次把視線落在了胤祺的身上,“好孩子,你如今有妻有子,家庭圓滿,哀家也沒什么不放心的了。”
胤祺握著他皇瑪嬤的手,努力扯出了一抹笑意,“皇瑪嬤,孫兒一直都很慶幸有您護著,也多虧您才有了孫兒的今日,您放心吧,孫兒以后會好好的,下、下輩子,咱們還做祖孫,好不好?”
太后眼里泛出了淚花,緊緊握住了他的手,道:“好,哀家,求之不得。”
屋內(nèi)的眾人都不由紅了眼眶。
沒過多會,康熙終于急匆匆從乾清宮趕了過來,他進來時,太后已經(jīng)開始有些精神不濟了。
太后看到康熙來了,強撐著身子,又重新坐了起來,“皇帝來了啊。”
康熙已經(jīng)得知了太后的情況,如今見她這般,心里更是難受的不行,“皇額娘,兒子來了。”
太后輕點了點頭,一臉欣慰道:“來了就好,來了就好啊。”
母子兩人聊了沒幾句話,太后突然有些急喘了起來,好一會才稍稍緩了過來,只是臉色又蒼白了幾分。
“皇、皇帝啊,你要多保重身子呀。”
康熙突然紅了眼眶,“皇額娘……”
他突然哽咽了起來,太后是他這世間唯一的長輩了,也是唯一一個經(jīng)常念叨他要保重身子的人了,可如今卻連她都要走了。
太后扯出一抹虛弱的笑容,拍了拍他的手,“皇帝該替哀家高興才是,哀家這臨了臨了,也沒怎么受罪,算是壽終正寢了,是長生天眷顧啊。”
細細想來,她這一生啊,有苦有樂,但也算是值了。
她出生在蒙古勛貴之家,打小就沒吃過什么苦,雖說后來在婚事上坎坷了些,但卻也是穩(wěn)坐在這紫禁城的后位上。
再后來,她熬走了先帝,成了這宮里的太后,皇帝對她還算孝敬,還要胤祺養(yǎng)在了膝下,得其真心相待,晚年更是孫兒環(huán)膝,盡享天倫之樂。
她無憾了。
最后,太后一手握著康熙,另一只手握著胤祺的手,臉上帶著笑意離開了人世。
康熙五十六年,十二月初四,太后病危,三日后,于十二月初六晚,太后走完了她77年的人生路。
當晚,紫禁城飄了一夜的鵝毛大雪,四處一片銀裝素裹,像是老天爺也在為其哀悼。
太后的喪禮辦的極其隆重,康熙慟哭不已,幾次暈厥,更是在之后足足病了三月有余。
胤祺也沒好到哪里去,整個人都瘦了一圈,安清、弘晊和兩小只亦是,整個恒親王府都一直沉浸在悲痛之中。
乾清宮中。
康熙召見胤祺前來議事,剛結(jié)束,恰好要用午膳了,便留下一起。
父子兩人難得一起用膳,胤祺見康熙只吃了半碗飯便放下了筷子,還是忍不住勸了勸,“皇阿瑪,兒臣看您沒用多少,再用一些吧。”
康熙擺了擺手,“朕沒什么胃口,你吃吧。”
胤祺看他皇阿瑪自從皇瑪嬤去了后,人越發(fā)消瘦了,他年歲如今也不小了,再這樣下去也不是法子啊。
“皇阿瑪,您忘了皇瑪嬤生前對您的囑托了嗎?”
康熙明顯愣了下。
胤祺一臉關(guān)心道:“您千萬要保重身子,不然,皇瑪嬤在天上肯定要著急的。”
康熙聽到這話,不由想到太后生前拉著她的手,說讓他保重身子的場景,遂重新拿起了筷子,又吃了半碗飯。
用完膳后,胤祺也沒再打擾康熙歇響,直接就離開了。
東暖閣內(nèi)。
魏珠在替康熙更衣,康熙一轉(zhuǎn)頭,正好看到他眉眼間滿是笑意。
“怎么了,是有什么喜事嗎,這么高興?”
魏珠在梁九功被圈禁后,頂替其位置,在康熙身邊近身伺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