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又豈會不知這個道理,“對于此事,你們可有什么應對的法子?”
兩人自打封爵后,也都逐漸參與到了朝政中,對此這種事情自也是有自己的觀點。
四阿哥稍稍思索了片刻,回道:“回皇阿瑪,兒臣以為此事的癥結在丁賦之上,當今天下太平,百姓們安居樂業,人口增長自是極快的,但百姓們的土地卻沒有增加多少,所以,兒臣覺得,若是能相應減免新增人丁的丁賦,想必百姓們的壓力也能小些。”
四阿哥這些年一直在戶部待著,對大清新增人口與土地的情況則是最清楚不過了,他也自是深知這內子里的癥結。
其實,減免丁賦并不是他覺得最好的舉措,若按照他的意思,應該把這丁賦從百姓身上,轉移到那些富有的地主士紳身上才更合理。
但四阿哥也清楚,他這法子提了他皇阿瑪也不會同意的,畢竟此次南巡的目的之一便是要拉攏江南這些當地的漢族士大夫,若是侵犯了他們的利益,別說拉攏了,怕是只會把他們推到對立面處。
此時顯然還沒到時機,這一點四阿哥清楚,康熙自也是清楚的。
然后,胤祺在四阿哥之后也說了自己的觀點,但整體和四阿哥也大差不差,只是沒他說的詳細。
康熙輕點了點頭,然后,突然抬頭看向胤祺問:“安清怎么說?”
胤祺愣了下,立馬明白他皇阿瑪的意思,“她說,朝堂上政策的事她不懂,她只能做好自己懂的事。”
至于安清懂的是什么,父子三人自是明白的,那自是種地之事了。
看來昨日之事對她的影響應該也不小吧,康熙臉上閃過一絲欣慰的神色,那孩子是個心善的,以往種種皆能說明。
四阿哥似是沉思了片刻,突然上前說道:“皇阿瑪,兒臣以為,以五弟妹之才,不應屈居在后院之中,你應該給她提供更好發揮她才能的地方,那將是大清之福,也是百姓之福。”
他這話一落,胤祺不由一愣,似是完全沒來到他四哥會說出這么一番話。
康熙也有些意外,他雖向來忌憚皇子間結黨營私,但在此事上卻沒多想。
他不糊涂,之前在大楊柳時,有馬齊和張英兩人上折子提議安清辦農事學堂,他們倆都是官場上的老狐貍了,向來不摻和到皇子的事里,所以這事只有一個解釋,他們惜才。
老四這次亦是如此,畢竟,康熙還是了解這個兒子的。
而他們都知道惜才,康熙又何嘗不是呢。
自那‘鬼麥’之事后,他便也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想著若是能給大清培養給多擅長農事的人才,這不管是對社稷,還是對天下黎民百姓,都將是一件百利無一害的事。
“老五,你說,若是朕給安清送些人去教農耕之事怎么樣?”康熙問道。
胤祺“啊” 了一聲,他還沒得及從他四哥方才的話中回過神來,又緊接著被他皇阿瑪的話驚訝到了。
但事出太緊急,他甚至來不得多思考,只能依靠本能回道:“這個兒臣也不知道,但兒臣覺得還是得看安清的意愿,若她不想,兒臣也希望皇阿瑪不要勉強她。”
康熙:“……”
呵~他是怎么都沒想到,老五這倒霉兒子竟是這般反應。
什么叫不要勉強他福晉啊?
康熙不由氣笑了,但不得不說,也正是因為胤祺此時的反應,他心底的原本的那些疑慮也跟著煙消云散了。
回來后,胤祺立馬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告訴了安清。
安清聽完人都懵了,所以,是四阿哥對康熙推薦她,康熙還應下了,想讓她去開農事學堂帶學生?
不是,這事怎么這么魔幻呢,那她是不是理解為她如今關于種地這一技之長,已經得到了康雍這兩朝皇帝的認可了?
嗚嗚嗚,導師啊,師兄師姐們啊,你們都快抬起頭看看吧,你們的學生/師妹我爭氣了,光宗耀師門了啊。
胤祺以為她不愿意,于是忙出聲道:“你也別緊張,若是你不愿意的話,也沒關系,我去找皇阿瑪推了便是。”
安清“啊”了一聲,待反應過來,忙擺了擺手,說道:“沒有,沒有,我愿意得。”
不為旁的,她一直都想為這個時代的窮苦百姓們多做些什么,但這兩日她也在思考,以她一人之力是遠遠不夠的,那就借用更多的人力量。
若是經過系統的培訓學習,讓這個時代越來越多的人懂得那些相對科學些的種田技術,也讓更多的普通百姓們人受益。
至少在天災之外,不要再遭遇那些本來能夠避免的減產絕產的事了,也讓這個時代的孩子們有機會活下來,也能吃飽飯,那她自是樂意的。
安清看著胤祺,意有所指道:“但這樣的話,你可能就要有些麻煩了。”
若真是如此的話,胤祺在前朝怕是更要多加避嫌,小心行事了。
“沒事,你都不嫌麻煩,我那點麻煩又算得了什么,”胤祺笑著摸了摸安清的頭,笑道:“放心吧,我能應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