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清開始還沒覺得有什么,但隨著康熙越夸越起勁,她不由有點懵。
不是,發生了什么呀,以前何時見他這么夸人過。
額……這讓她莫名有點慌啊。
按照原本的計劃,康熙只打算在大楊柳待上兩日便離開,但因著鬼麥一事,他們一行人在此處足足多留了五日。
南巡本就是要事,待安清這邊把鬼麥之事解決后,康熙當即決定繼續南下。
不過,即便南巡行程雖耽擱了幾日,但康熙近來心情很是不錯,鬼麥之事也算是化兇為吉了,更是陰差陽錯打響了此次南巡的第一槍。
這幾日他更是雷厲風行地處置了天津府的一眾官員,發現鬼麥欺瞞不報是其一宗罪,其二宗罪,他們去年并未按照旨意嚴格監管該地區的小麥種植事宜。
康熙自是知曉任何新政策的推廣,必然不會輕易就被百姓們接受,特別是事關農作物之事上,所以,他在劃定了那些試驗區后,還明文下了旨意到各地,明文要求他們每個步驟地方衙門必須派人親自去盯著,不能有絲毫懈怠。
但從那日鬼麥地的百姓說的話可以判斷出,當地的官員并未做到嚴令監督,否則也不會出現如今這事。
所以于情于理,這些官員都是要嚴懲的。
當然,康熙此舉也有殺雞儆猴的意思,既然安清的那種植法子如今有了明顯的效果,那今年秋季定是要全國范圍內大力推廣的,這也算是提前給各地官員一個警示吧。
在離開大楊柳的前一天晚上,康熙召見了幾位朝廷要員議事,結束后,張英和馬齊兩人卻被留了下來。
兩人恭敬地立于下首,康熙坐在案桌前,手邊放著兩人此次關于處理鬼麥一事的奏折。
“朕看了你們的折子,說說吧,最后那條關于想讓五福晉開農事學堂的提議,你們都怎么想的?”康熙開門見山問,“馬齊,你先說吧?!?
馬齊忍不住把張英罵了一頓,明明是他的提議,為何最后被點名的卻是他啊。
“回稟皇上,微臣和張大人當時在地里看到五福晉同那些農人解惑的時候突然有了此想法,交流了一番后都覺得可行,這才一起寫了折子遞到了皇上面前?!?
張英也拱手回道:“回稟皇上,正是如此,我和馬大人都覺得,以五福晉之才能,若是開個農事學堂,不管是對大清,還是對天下黎民百姓來說,都是萬幸之事?!?
馬齊默默松了口氣,還好這老匹夫關鍵時候沒掉鏈子,若是他真是這會給他耍心眼,那日后他定與他絕交。
康熙看了他一眼,又看向張英,見兩人神色正然,便放下了心中的疑慮。
也是,兩人為官多年,在朝堂上向來潔身自好,不摻和黨派之爭的事,更是和一眾皇子保持著距離,此時自是不會犯糊涂,兩人應只是就事論事而已。
其實,這事康熙之前也是考慮過的,畢竟,以安清一人之能,所做之事還是有限,若是能給朝廷培養出一些擅長農耕之事的人才,無疑是件好事。
這也是為什么朝廷要廣納賢才的緣故,一個有賢能的人,自是比不上一群,畢竟大清疆域之廣,以一人之力又能撼動多少呢。
特別是農耕之事上,農時不等人啊,有些時候稍作耽擱,便會錯失良機,若是有了這些懂農事的官員,再分派到各地,這其中的益處亦是一目了然。
但對此,康熙卻也是有顧慮的。
若是真讓安清辦了這農事學堂,那他定是要把老五放過去的,畢竟安清是女子,在一眾男子間拋頭露面本就不太妥當,若是沒老五在旁協助,這辦學堂的事也定有不便。
但若是把老五派去,豈不是變相地在給他培養勢力?
“你們退下吧,此事牽扯甚多,朕再想想?!?
兩人忙齊聲應了聲‘是’,然后退了出去。
待離開康熙住處稍遠一些后,馬齊才重重地松了口氣,“看吧,就算皇上不會輕易松口的?!?
張英笑了笑,回道:“沒事,本也沒想著一次便能成功,就容皇上多考慮考慮吧?!?
以他對康熙的了解,他向來是個有抱負的帝王,農耕之事是國之根本,想必他會想清楚的。
只是時間長短問題而已。
翌日一早,康熙帶著眾人乘船繼續南下,這會已經比原定時間耽誤了五日,所以,接下來這次中途除了必要的生活用品補給外,船舶不再靠岸停留。
上了船后,四福晉和八福晉還是繼續暈船,瞧著實在是受罪的厲害,但好在大概在七八日后,四福晉似終于緩過來了,好像是適應了船上的生活。
八福晉也好了些,不吐了,也能正常用些清淡的飲食,但她大多數時間,基本還是要都躺著床上閉目休息才是,說是睜開眼就暈。
安清上輩子有暈船暈車的經驗,是知道這種的情況的,對于嚴重暈船暈車的人,即便一時不是這么暈了,但確實還是躺著閉著眼能比較舒服些。
不過,自打四福晉緩過來后,安清在船上倒也算是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