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蒙古各部的普遍情況,也是安清當(dāng)初之所以這般費心費力帶著他們部落牧民墾荒的原因,她想讓他們部落的老人孩子能安定下來,不用再經(jīng)歷游牧之苦,也是不想再看著那些牧民在冬季餓死。
當(dāng)然,也不是每個蒙古的王公貴族都會有這般體恤憐憫之心,畢竟他們各個錦衣玉食的,也從不用擔(dān)心會餓肚子,但他們都是部落的頭領(lǐng),自是深刻知道部落人丁興旺的重要性。
這也是康熙此行的目的之一,以往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勸說,但各部的墾荒農(nóng)耕之事仍是一塌糊涂,如今他就是要讓這些人親眼看看,這樣等日后再派人去各部落傳授農(nóng)耕之術(shù)、鼓勵墾荒時,他們才會主動配合。
蒙古各部的牧民,也是大清的子民,康熙自是也不想他的子民餓死在寒冬之中。
眾人心緒不一,但顯然各個都有了些心思。
康熙見火候差不多了,突然對著不遠(yuǎn)處的安清招了招手:“老五福晉,你過來。”
安清愣了下,似是沒想到康熙竟然會突然喊自己,但她反應(yīng)也不慢,幾步走了過去,“皇阿瑪,您找兒媳有事?”
康熙笑著點了點頭:“之前不是說了要帶朕瞧瞧你這莊子嗎,走吧。”
安清一聽是這事,自是也沒有推脫,麻溜地領(lǐng)著康熙在她這莊子上參觀了起來。
當(dāng)然,眾人也紛紛跟了上來。
說來也是巧了,安清這個是她在科爾沁幾個莊子里最大的,因這邊位置相對偏難一些,氣候條件也稍好上一些,她便把大部分的試驗田放在了這邊。
康熙轉(zhuǎn)了一圈,很是驚訝。
他發(fā)現(xiàn)安清這試驗田很有章法,竟還有專門的病蟲害試驗區(qū),怪不得她之前能在沒種過水稻的前提下,便能找到法子去治那青風(fēng)病,那些可能對莊稼病蟲害有用的法子,她怕是不知在這里嘗試過多少次了吧。
果然是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啊。
康熙頗為贊賞地看了安清一眼,然后轉(zhuǎn)過身看向身后的岱布:“岱布,你養(yǎng)了個好女兒啊。”
岱布心里雖得意的不行,但面上還是要謙虛的:“小女就是打小胡鬧慣了,平日里喜歡折騰這些,當(dāng)不得皇上的夸贊。”
康熙抬了抬手,指著莊子上的那些試驗田,問道:“以前怎的沒聽你提起過?”
這些一看就弄的有些年頭了,沒想到岱布竟能守口如瓶這么多年。
岱布忙回道:“回皇上,之前微臣也沒太當(dāng)回事,覺得有些上不了臺面,自是不敢遞到您面前的。”
康熙搖了搖頭,很是不贊同地說道:“你糊涂啊,這些可都是大才啊,都是利國利民的事,哪里上不得臺面了。”
岱布忙拱手請罪,“微臣愚鈍。”
安清見狀,忙笑呵呵地替他阿爹開脫:“皇阿瑪,其實這也不能怪我阿爹,別說他,之前兒媳和哥哥們也都覺得這些是小打小鬧,沒這么大用,頂多就是讓我們部落的牧民能過的好些罷了,要不是遇到了皇阿瑪,兒媳都不知道我會的這些東西竟能幫這么多人呢。”
其言外之意就是,就算她是千里馬,那也得遇到伯樂不是,而她阿爹明顯不是這個伯樂,但康熙是啊。
這妥妥是拍馬屁無疑了,但偏偏這馬屁把康熙拍的很是舒坦。
畢竟古言道:圣君之道,首在知人,其次善任,知人者昌也,所以,安清這話就是變相地夸康熙是圣君啊。
“怎的想起來琢磨這些?”康熙笑了笑,神色中不免有些認(rèn)真,“做這些可不容易吧。”
這樣的規(guī)模和用心,可不是一句簡簡單單的喜歡種地能涵蓋的了。
安清笑著點了點頭,如實回道:“不瞞皇阿瑪,是挺不容易,主要是經(jīng)常失敗這點,還挺打擊人的。”
說罷,她頓了下,“但對兒媳而言,做這些不過費了些心思罷了,若是能給許多家庭活下去的希望,那也不枉是功德一件。”
聽完這話,康熙不由怔了下,似是沒想到安清竟會說出這么一番話。
他不知在想什么,突然若有所思道:“之前賞了你個皇莊,那你日后要在莊子上折騰種地的事,自是要經(jīng)常出宮的,這樣吧,日后你若需要出宮,直接讓老五陪同即可。”
此話一出,眾人都愣了下。
要知道后宮之人是不可隨意出宮的,但康熙如今卻給了安清隨時出入宮的自由,雖后面加了句讓胤祺陪同,但這也是前所未有的。
安清沒想到還有這種好事,直接喜上心頭:“兒媳多謝皇阿瑪恩準(zhǔn)!”
康熙抬了抬手,示意她免禮。
然后,他看了眼旁邊的梁九功,梁九功立馬會意,從身側(cè)的小太監(jiān)手里的盒子中拿過一道圣旨。
“科爾沁左翼后旗岱布接旨。”
岱布愣了下,忙俯身跪了下來,緊接著,眾人也紛紛跟著跪了下來。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科爾沁左翼后旗于農(nóng)耕之事上立有三大功……”
圣旨大意就是把安清之前‘青風(fēng)病’、預(y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