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節,正是地里莊稼快速生長的時期,若是再久久無雨,那今年的收成怕是要遭殃了。
久旱逢寒霖,還有什么比這更振奮人心的事嘛。
而如今,只盼著這場雨能下的久一些才好,別沾沾地皮就停了,那才真是讓人白開心一場。
就在這時,欽天監監正也急匆匆從外面趕了過來,氣喘吁吁道:“回稟皇上,微臣剛觀察了下天象,這場雨目測至少能下上一天。”
康熙倏地從椅子上站了起來,“當真?”
欽天監監正忙回道:“微臣不敢欺瞞,這是我們整個欽天監監測的結果。”
康熙聞言大喜過甚:“好好好,甚好!真是天佑我大清。”
底下群臣見狀忙紛紛跪地朝賀。
康熙一高興,大手一揮開始對此次祭祀的相關人員論功行賞,賞了一圈后,最后終于輪到了胤祺和胤禛,由頭則是兩人找到了祥瑞牡丹。
關于安清救活了牡丹之事既無法對外言稱,那這株牡丹的出處自是落在兩人頭上,準確來說,一開始康熙是想著把這份功勞落在胤祺身上的。
畢竟在他看來,夫妻一體,榮辱與共,這樣倒也算合情合理,至于對安清的嘉獎,他稍后自會找個由頭進行賞賜的。
但胤祺卻堅持把老四給帶上,說什么兩人領的是同一份差事,本來也沒有具體分工,那這份功勞理應也要帶上他一份,康熙自是愿意見到這種兄友弟恭的場景,沒多想便允了。
不過,這也是胤祺之前和安清商量后決定的,畢竟,兩人是一起辦的差事,若是單單就嘉獎了胤祺一人,那難免會讓胤禛落個辦事不利的名頭,屆時再平白被人笑話。
胤禛也不傻,聽到皇阿瑪把自個也帶上,立馬猜到了這定是胤祺提出來的,也自然明白了他的用意,心里對這個五弟也越發感激了起來。
康熙倍感欣喜之余,為表感激,還當場特命太子胤礽、四阿哥胤禛和五阿哥胤祺,擇日恭詣皇祇室,向列神位依次拈香,行祀謝禮。
一連派了太子這個儲君和兩位皇子同去,可見康熙對此事的重視程度,眾人心里也紛紛咂摸出了味來。
最后,這場雨竟連著下了整整三日之久,算是徹底解了京城及直隸地區久旱無雨之急,朝堂之上各地的報喜折子紛紛送了上來,滿朝文武歡騰,康熙更是欣喜不已。
除此之外,短短幾日之內,關于夏至祭地那日的祥瑞金光牡丹和天降甘露之事也在民間傳揚開來,百姓甚至還自發編出了歌謠來贊頌康熙的功績。
只是,如今這株牡丹被捧上神壇,那關于它曾生病的消息更是要捂緊了,安清知道其中厲害,所以一開始便要求紫蘇她們幾個知情的人全部三緘其口。
她自己更是誰都沒提,甚至宜妃和太后那邊也都沒說,這種事情,康熙若是想讓誰知道,他自個自會去說。
康熙對安清的表現很是滿意,但又因無法明著對其嘉獎,于是只能把這份恩澤順著蔓延到和她相關的人身上。
比如,他當天晚上便翻了宜妃的綠頭牌。
翊坤宮中,乾清宮來傳話的小太監都已經走了,宜妃整個人還是懵的。
真是怪了,皇上上半月已經來翻了她兩次牌子了,按理說這個月不該再傳她侍寢才是啊。
要說早年受寵那會,像這種情況宜妃倒是不會奇怪,但自打這后宮之中她和惠德榮三妃平起平坐后,皇上為了平衡后宮,便開始對著她們四人端水。
所謂的端水就是恩寵也好,賞賜也罷,四人基本都是不相上下的。
就比如翻牌子侍寢這事,每人每月不會超過兩次,即便是惠妃和榮妃兩人因歲數大了些,前兩年讓人撤了綠頭牌,但康熙還是會照例去兩人宮里坐坐。
只是,今日之事是為何,難道是皇上事務繁忙,記差了?
宜妃揣著這個疑慮來到乾清宮后,則越發糊涂了,因為康熙竟然拉著她聊起了家常!
真是天南海北的聊啊,從兩人年輕聊到孩子長大,兩人之間相處的一些事情甚至連宜妃自己個都記得不太清了,沒想到康熙竟還還都記得。
宜妃心里不免有些感動。
誰知,康熙上一秒還在憶往昔,下一秒突然問道:“這些日子,你和老五福晉相處的可還好?”
宜妃差點沒繞過來,這好好的,怎么突然問這個?
難道是有什么人在康熙面前搬弄她們婆媳倆的是非了,可不應該呀,她自認和安清之間相處還挺和諧的,就算旁人想說什么怕是也沒有由頭吧。
那就是之前安清在院子里折騰種東西的事被康熙知道了?
宜妃越想越有這個可能,之前她借用康熙的名頭幫著安清處理這事,本想著這些日子了康熙也沒找她,應該是默認了老五福晉的作為,難道是她想差了?
“臣妾還挺喜歡老五福晉的,老五和他福晉相處的也是極好,臣妾前兩天還說要找個機會好好謝謝皇上呢,您給老五賜這婚真真是極好的呢。”宜妃一臉真誠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