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康熙三十六年,恰好正是一重要的轉折點,也就是所謂的多事之秋,不管是前朝還是后宮,皆是如此。
槍打出頭鳥的道理,自古皆是如此,在這人均八百個心眼子的后宮,她是沒什么大的志向,只想關起門來過自己的日子。
至于其他的,也只能且走且看了。
忙活了一上午,也終于到了用早膳的時辰。
清代宮廷和京城的人家,奉行的是兩餐制,即早餐和晚餐,但這兩餐的用餐時間和現代的三餐時間則不同。
按照制度上規定,早膳在早上六點半,晚膳則在中午十二點半,但在事實上,一般早膳都是在中午十二點左右,晚膳一般在晚上六點左右。
當然,除了‘餐’之外,這中間還有各種‘點’進行搭配,中午之前有早點,中午前后有午點,傍晚前后有晚點,夜里還有夜宵。
像安清和胤祺早上就是用了早點才進宮的,否則根本撐不到這會。
不過,這些要是全要了的話,一天得吃個六七頓,宮里的主子鮮少有要這么多的,午點晚點和兩餐時辰靠的太近,一般都會擇其一。
胤祺方才讓人過來傳話,說是有事不來她院里用膳,安清這會只要管好她自己就行。
阿哥所有統一的御茶膳坊,所有阿哥院的人都要依照各自份例從這里提膳,若是想要另外吃些什么,也可拿著銀子去點菜。
安清雖在吃上有些講究,但這第一日也不好太張揚,也就沒點菜,只讓人按著分例去傳膳。
滿洲菜肴以蒸煮燉燴為主,安清福晉的份例很是豐盛,有整盤羊肉豬肉,雞鴨魚也各一整只,還有各種時令蔬菜,各種餑餑乳茶等等,整整擺滿了一大桌。
但這些明顯都不太對她的胃口,總覺得有點食之無味,安清簡單用了些,便把剩下的菜賞給了院里的人。
春曉看安清實在是沒吃什么,便說道:“福晉,這些點心留著吧,等您歇響起來吃,奴婢在小茶房給您熱一熱。”
除了統一的御茶膳房外,各院里都設有一處小茶房,在那里煮些茶水,熱些糕點之類的,安清院里的小茶房她方才也去瞧瞧,還不錯的樣子。
“好,你看著辦吧。”
春曉應了下來,似是想到什么,又說道:“主子,我想在小茶房外面的那個窗戶邊搭一個大地窯,就像咱們在科爾沁的一樣,您看成嗎?”
說罷,她又補充了一句,“奴婢已經打聽清楚了,這在規制內,不出格。”
安清自是沒有不應的道理,這個大地窯,也就是面包土窯,簡易版的烤箱。
之前在科爾沁的時候,她折騰了好久才搞了一個出來,平時春曉用那個大地窯可是給她復刻了不少現代的美食。
用完午膳后,安清讓翠柳去把小喜子叫進來,說是有事要問他。
小喜子跟在翠柳身后:“好姐姐,我是個沒見識的,福晉找我什么事,您給我透個底唄。”
翠柳自然知道是什么事,卻故意沒給他透漏:“什么事你待會就知道了,機靈點,福晉交代的事辦好,自然少不了你的好處。”
小喜子連忙道:“為福晉辦事,是奴才的榮幸,可不敢討好處。”
反正不管是什么事,這種在福晉跟前露臉的機會,他自是不會錯過的,剛剛過來時其他人那羨慕的眼神他可都是瞧見了的。
翠柳贊賞地瞥了他一眼,算這小子會說話。
進了屋后,小喜子利索地打了個千,“給福晉請安。”
安清抬了抬手,讓其起身回話:“你可知,在這宮里哪里能找到些趁手的農具?”
小喜子愣了一下,在這宮里福晉要做什么?
但他卻沒多嘴,只回:“回稟福晉,您想要些什么樣式兒的農具,奴才可以讓采辦處的人幫著宮外捎進來。”
安清若有所思,找采辦處從宮外捎進來,這會總歸是有些引人注目了,還是過些日子再說吧。
“鐵鏟和小鋤頭宮里能不能找到?”她問。
小喜子思索了片刻:“奴才有一個在奉宸苑花鳥房當差的熟識,鐵鏟和小鋤頭的話他們那應該有,待會奴才就去找找。”
安清輕點了點頭,“你順便從奉宸苑的花鳥房再拿些帶土的花盆過來。”
說罷,她轉身看向翠柳,“去拿些銀子給他。”
在這宮中行事,銀子開道的道理她還是懂的。
小喜子拿著銀子從屋子里走出來,心里愈發堅定了以后要好好當差的決心。
他雖嘴上說那個奉宸苑花鳥房當差的是個熟識,其實只是為了在福晉面前表現一下,已經做好了私下拿銀子求人辦事的準備了。
在這宮里,這底下比上面更講究人情世故,也更現實,用銀子的地方自然也就更多。
沒想到福晉才進宮卻能想到他們下面當差的難處。
有這樣的主子,他定要好好表現,他們這院目前還沒有個管事的太監,以后努力爭當這管事太監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