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時候來的,他們在何處?”康熙問。
梁九功笑著回:“來了有一會了,奴才瞧著萬歲爺您還要一會才能下朝,便讓人領到隔壁耳房坐了會。”
康熙微微頷首,“讓他們過來吧。”
梁九功忙應了下來,隨即擺了擺手,讓旁邊的小太監趕緊去隔壁請人。
康熙坐在桌案前,手里雖翻著奏折,但思緒早已不在上面了。
說來也是無奈,不管是太子,還是其他幾個成婚的兒子,他們的太子妃/福晉也都是由他親自指定的,卻沒一個像老五家這個兒媳婦讓他這般操心。
前幾個月,康熙親征噶爾丹時,在寧夏又見到了跟在岱布身邊伊德日,那小子也不知怎么弄的,好像又黑了些。
康熙當時心里就不由又泛起了嘀咕,老五這福晉不會也……
他本有意派人不動聲色去確認一番,但因班師回京后,被朝堂上太多事耽擱了,等科爾沁的送親隊伍來到京師后,他又不好再有什么舉動,以免旁人揣測錯圣意,再輕待了這個兒媳婦。
就這樣陰差陽錯,以至于到現在他都沒確定這個兒媳婦是否如傳言那般。
就在康熙走神之際,小太監領著安清和胤祺走了進來。
聽到動靜,康熙忙抬頭朝門口的方向望去。
兩人的身影越來越近,待看清安清的臉后,他懸著的心總算重重落了下來。
還好,沒真給老五指個黑福晉。
第5章 五福晉05
對于能親眼見到歷史上‘千古一帝’的康熙,安清自是非常期待的。
說起清朝的康熙皇帝,歷史學家眼中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也是一位古代的杰出帝王,更是因‘九王奪嫡’的事件在后世的各種影視劇中被廣而熟之。
但在農學家眼中,康熙還有著不為人知的一面——一位高產水稻培養專家。
康熙是古代帝王里唯一一位親自培育出高產水稻的育種專家,也正是他親自培育的抗旱水稻,使江南水稻畝產增加一倍,還終結了長城以北不能種植水稻的歷史。
在農學圈里,康熙可是有著‘袁隆平之前的袁隆平’稱號,可見其地位和影響力。
安清作為一個農學生,對康熙一直都有著相當高的好感度,進而對康熙朝的這段歷史也算比較了解。
拋開其他不講,身為一個帝王,他愿意花十年來親自培育水稻,再花二十多年的時間在全國推廣,這份耐力和韌性,就已經很難得了。
至少可以證明康熙是一位心中裝著百姓的有為帝王。
安清和胤祺兩人由小太監引著,從乾清宮的配房一路來到東暖閣,踏入殿門后,礙于規矩,她始終微垂著頭,跟在胤祺身邊磕頭行禮。
“都起來吧。”康熙中氣十足的聲音從上首傳來。
“謝皇阿瑪!”
兩人謝恩起身后,康熙簡單問了胤祺幾句家常,安清這會總算是有機會窺探千古一帝的圣顏。
怎么說呢,周身的威嚴和氣勢很足,但長相卻普通了些。
也不能說普通吧,只是沒辦法歸到俊美的行列。
不過,算算康熙的歲數,今年也四十多了,像這個年紀的大叔,外形早已經不這么重要了,重要的是氣質。
而康熙一個文武雙全,又常年位居高位的皇帝,氣質自然不會差。
“老五家的,來到京城可還適應?”康熙突然看向安清,關心道。
安清倒沒慌,先蹲了個福身禮:“謝皇阿瑪關心,兒媳一切都好。”
康熙微微頷首,又隨口和她聊了幾句,話題都是圍繞她阿爹和家里的事。
安清從頭至尾回答的有禮有節,條理清晰,不見任何拘謹慌亂。
不錯,倒是個能穩得住的,康熙心道。
這些年,對于老五這個兒子,康熙心里多少是覺得有些虧欠的。
當年他覺得皇額娘膝下空虛,便把老五放在她身邊撫養,老人家在吃喝用度上的確是把孩子養的很好,但卻偏偏不注重老五的學業。
他為著孝道,也不好太過于插手。
唉!這也就造成了老五和其他的兄弟相比,確實是略顯愚鈍和平庸了些啊。
安清是不知道康熙此時心里的想法,否則高低得吐槽一番。
愚鈍?平庸?
一個在皇宮里長大的阿哥,長期處在這種政治漩渦的環境下,最后卻能在九子奪嫡中明哲保身、不受牽連的人,其心性和能力又能差到哪里去呢。
要怪只能怪康熙的兒子們普遍都很強,這也都是康熙的教育成果。
他要求自己的皇子們,要能輔政,能統兵,能務學,政治軍事文化要全面開花,那是從小就得開始拼命內卷啊。
像胤祺這種,就小時候落后了一些,之后便在康熙眼中落得了個平庸的印象。
不過,也正是因為如此,才造成了九子奪嫡出現的一個前提。
各個都很強,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