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霽沒有接話。
他的目光落在了庭院里,月光照著松柏挺拔的樹影投在地上,夜風微涼,吹得樹影微微晃動。
就這么靜靜地看了一會兒月色。
“懷民亦未寢。”明霽突然開口道,“何嶼渡亦未寢。”
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何嶼渡在心里默背了兩句,倏然抬眼看向明霽:“明霽,你是特意出來找我的?”
蘇軾夜里睡不著,才會去找張懷民同行,明霽……也是夜里睡不著,特意來找他的嗎?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明霽答非所問,他的嗓音壓得低,“我第一次見到這樣的景致,古人誠不欺我。”
何嶼渡的心像是一只小鹿,在胸口亂跳起來,他佯裝鎮(zhèn)定地接話道:“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哪一個夜晚沒有月亮,哪個地方?jīng)]有竹子和柏樹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閑的人罷了。
“我是挺清閑的。”明霽彎了彎唇,“但不知道你是不是和我一樣清閑。”
“今晚閑。”何嶼渡看了他一眼,又看向庭院中的月色,故意道,“明天就不一定了。”
“沒關(guān)系。”
男人的聲音輕緩,在這樣寂靜的夜里,顯得格外溫柔。
他說:“來日方長,總有時間。”
【作者有話說】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第0023章 謝謝和不客氣
不知道是因為昨晚喝了酒,還是因為夜里吹了冷風,何嶼渡第二天睡醒后,頭還有些昏昏沉沉的。
他在床上坐了一會兒,才起身換了衣服,然后去洗漱。
洗漱完還是覺得有些沒精神,他打著呵欠下樓,到餐廳吃早餐。看到明霽和何秉燭同桌吃飯,閑話家常,氣氛融洽得仿若一家人,何嶼渡還以為自己是沒睡醒。
他反應(yīng)了一下,才想起來,明霽在他家住著。
但他就出去玩了一天,明霽怎么就和他父母處得這么好了?
何嶼渡拉開椅子坐下,聽到何秉燭說:“樾山的茶葉很好,色翠香郁,茶湯醇厚。但是山路難走,運輸成本太高,又沒有品牌效應(yīng),賣不出去,打不開市場……村民們也沒有別的經(jīng)濟來源,大部分人家的青壯年勞動力都出去務(wù)工了,只有一些老人在家務(wù)農(nóng),物質(zhì)匱乏,生活困難。”
“我和阿玉知道樾山這個地方,還是因為國家開始扶持那里的旅游業(yè),我們?nèi)ゲ娠L,在樾山住了一段時間,發(fā)現(xiàn)樾山的村民們生活真的很困難。那里連所學校都沒有,孩子們每天需要走兩個多小時的山路去上學。”
“所以我們才資助村子里修了一所希望小學。”席玉溫聲道,“老師都是請的本地人,有一些年輕人愿意留在家鄉(xiāng)建設(shè)家鄉(xiāng),他們有的做網(wǎng)上直播帶貨,有的去學校給孩子們上課,這個地方的人如同這座山,蘊藏著一股堅韌的生命力。”
何嶼渡喝了一口溫熱的豆?jié){,又聽著何秉燭開始談樾山的旅游發(fā)展、茶園規(guī)劃什么的,他聽得有些云里霧里。
“爸,你們要承包樾山的茶園?”這轉(zhuǎn)行是不是跨得太大步了,他爸媽做設(shè)計還行,做生意……何嶼渡覺得不太行,他們家的人天生就不是做生意的料。
何秉燭解釋道:“是明霽他們集團響應(yīng)國家的扶貧計劃,要幫扶樾山。”
何嶼渡有點驚訝,他看向明霽:“那你們準備發(fā)展旅游業(yè)還是包裝茶葉推動茶葉經(jīng)濟?”
這慈善做起來,可比他那10萬的捐款有意義多了,行善積德如果真的能具象化,這會兒明霽肯定是渾身冒金光。
何嶼渡被自己的腦補逗笑了。
“策劃部給了兩個方案。”明霽說,“還在開會討論。”
明霽在樾山的詳細資料里看到了希望小學的資料,他有些意外這所小學是何秉燭和席玉捐助修建的,但也算是意外之喜,他正好能和何秉燭他們了解樾山的情況,聊聊規(guī)劃問題。
明霽看何嶼渡在笑,也不知道何嶼渡在笑什么:“你有什么建議嗎?”
何嶼渡夾了一個煎餃吃,慢條斯理地咽下去了,才開口道:“要想富,先修路。修了路,賣茶葉。”
“樾山就只有一座古廟,保存得好像也不是那么完整,沒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沒有特色飲食。”何嶼渡一針見血地道,“沒有吸引力。”
“樾山茶老爺子特別喜歡,我也喝過,茶很好,比發(fā)展旅游業(yè)其實更有潛力。”
何秉燭和席玉一同看向了他,眼神中帶著一些復雜和欣慰。
明霽也在看他,然后慢慢笑了起來。
“怎么?我說錯了嗎。”何嶼渡被何秉燭他們看得有些莫名。
“明霽剛才也是這么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