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望蘭大劇院是國內五大著名劇院之一。許多學音樂的人都希望有朝一日能夠進入五大劇院進行表演,我也不例外。
在今年年初獲得頂級鋼琴比賽冠軍以后,我曾經聯系過劇院相關負責人,詢問了一些關于在里面演出的要求和注意事項。當時對方應該也是明白了我的意思,拒絕的話說的很委婉,大概意思就是我還不夠格,年齡也太小,幾年之后再問還差不多。
那會我就放棄了這件事,結果在放暑假前他們部門負責人主動聯系了我,說是今年8月底在鶴望蘭大劇院將會進行舉辦榆陽市和國外某劇團的聯合音樂會,邀請我擔任其中一位演出嘉賓。
我自然不可能拒絕對面的邀約。于是從暑假開始,我每天泡在琴房的時間增加了兩個小時,拒絕了很多次夏侑寧外出閑逛或者是去他家玩的邀請。
夏侑寧捂著被我踹到的地方,做出很痛的樣子:
“行行行,我不叫了,你是我大哥,行了吧?”
不等我反駁,他突然正色起來:
“明年這個時候就大學畢業了,你是打算畢業以后繼續做和鋼琴有關的事嗎?”
“”我把游戲機放下,很認真地想了想。
說實話我從未思考過‘畢業以后做什么’,繼續學習,演奏鋼琴對我來說好像是理所應當的事情,就像每天要吃飯和睡覺那樣。閔愷裕倒是提過幾次讓我明年畢業以后就進入文裕科技工作,被蕭靜文以“孩子愿意做什么就讓他做吧”給攔了下來。
“我覺得我會繼續彈鋼琴的,或許會彈到我死去的那一天。”我給出了肯定的回答,“我還想為自己的葬禮錄制曲譜,死前讓人把站都站不起來的我架到鋼琴前面,等我顫顫巍巍地彈完以后你們就在下面嗚嗚嗚地哭。”
夏侑寧被我的回答逗笑了,剛想張嘴說什么,他媽媽敲了敲門,在門外喊:
“小林,寧寧,吃飯了!”
我一骨碌站起來,拍拍褲腿上的灰:
“來啦。”
夏侑寧的的家庭和我完全是兩個極端,他的父母關系和睦,家庭幸福,對我也很好。據說他的父親老來得子,因此對夏侑寧非常寵溺。
我們會在他的游戲房里打游戲,看電影,有的時候我也會彈幾曲給他還有他的家人聽----夏侑寧家里的客廳也有一架鋼琴,只是他當年學習的時候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最后鋼琴只能放在客廳里蒙灰。
對藝術和音樂一竅不通的夏侑寧在高三升學時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堅持和我報考了同一所大學。最后我們兩個被本地的傳媒大學錄取,我讀的是作曲與作曲藝術理論,而夏侑寧讀的是新媒體藝術。
在我看來他能畢業真的是個奇跡。
第一次彩排結束回到家以后,閔愷裕在餐桌上突然問我:
“月底是有演出嗎?”
我懶得理他,夾了一筷子菜到蕭靜文碗里:
“媽,月底記得來看我演出,在鶴望蘭大劇院。”
“這么好的事,你怎么現在才說?”蕭靜文臉驚喜地嗔怪著,“我和你爸好請假去看你呢。”
“這不是想制造驚喜嘛,想著表演前一天唰地把門票邀請函拿出來嚇你一跳。”
閔愷裕接上我的話:
“我會請假的,在鶴望蘭大劇院的演出是很有紀念意義的一件事。”
這時我終于看了他一眼。從小到大閔愷裕沒有出席過我的任何表演或者是比賽,小的時候是蕭靜文帶著我在一個又一個城市奔波,有幾次我崩潰練不下去的時候,阿姨也會在一邊鼓勵我,而我的‘父親’從未做過任何事。
他沒有參與我的教育,卻在每一次我拿獎后心安理得地接受媒體的阿諛奉承。我用努力換來的榮譽只是他那名為虛榮心的那件華服上,不值一提的一小片花紋而已。
他在我生命里像個徹頭徹尾的局外人。
但是我不得不承認,他第一次給予的‘會來看演出’的承諾,以及話里含有能在鶴望蘭大劇院演出是很厲害的意思,讓我有了點隱秘的期望,語氣變得輕松:
“好啊,那你和媽媽到時候要一起來,我給你們搞第一排的票。”
當我在琴房里勤學苦練的時候,時間的齒輪也在不停地向前,演出的那一天到來的很快,我甚至覺得自己其實沒有做好準備。走進劇院之前蕭靜文幫我整理好領口的蝴蝶結,拍拍我的肩膀:
“沒事的兒子,放輕松,你一定可以。”
在后臺候場的時候,夏侑寧也給我發來了消息,是他們一家人在現場的自拍,配文[我媽還有我爸說小林加油!]我回復他[謝謝叔叔阿姨,表演完和我們一家一起吃頓飯吧]將手機放回口袋里,我聽到主持人報幕,念到我的名字和即將表演的作品。深吸一口氣,我挺起胸,往臺上走去。
在按下第一個鍵之后,我很快進入了狀態,最后以自己都沒想到的投入和流利完成了演出。劇院里的掌聲經久不息,鞠躬致意后我在第一排尋找蕭靜文和閔愷裕的身影,卻意外地被坐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