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應是從這‘金剛執王地藏王佛’眼中看到了甚么恐怖的景象,嚇得坐倒在鑒真手中,抱起腳邊的酒壇,便猛灌了一口酒下肚。
“吳大家的情形,與他人確有不同?!碧K午向季行舟如是解釋道。
季行舟對此保持著沉默,心中莫名生出了幾分對吳道子的可憐。他轉眼看向那一道因為飲用東圣酒之后,變得模糊而朦朧的人影,似是有一道道紗幔遮掩住了他們的形影。
那無形的紗幔后,有人正自酣睡,有人低吟出聲。
低吟的老者忽然雙手輕拍,像是在應和著他心中樂章的節拍,他手掌拍擊的節奏愈來愈快,口中含混的低吟聲,變作了激越的長吟:
“至哉含柔德,萬物資以生。
常順稱厚載,流謙通變盈。
圣心事能察,增廣陳厥誠。
黃祇僾如在,泰折俟咸亨”
……
“昭昭有唐,天俾萬國。
列祖應命,四宗順則。
申錫無疆,宗我同德。
曾孫繼緒,享神配極。”
……
那長吟之聲響起的同時,此間虛空當中,絲竹樂聲霎時大振!
天理變化順應易數,隨著賀知章的長吟聲流轉此間,有種種神韻與賀知章心識交感,于虛空間凝作了一篇篇華美篇章,那般篇章之中,尤有樂聲陣陣!
蘇午未有想到,今下只是剛剛聚成幻境,便有詩家通感易數,摹畫出了天理神韻,且是一下子摹畫出了六道天理神韻!
他將那六部摹畫了天理神韻的篇章收攝過來,遞給身旁的季行舟:“此六部篇章,以‘順和’為首章,以‘壽和’為末章,可以成就‘六和甲’。”
第1418章 、易數
“這就摹畫出六道天人神韻了?”
季行舟看著蘇午收攝而來,凝聚作六部篇章的天人神韻,神色甚為驚訝。他對于此行雖也充滿期待,但亦未曾想到,只是甫入此幻境之中,就能有如此巨大的收獲。
六部篇章,足以成就六宗全新的生人甲了!
蘇午亦未料到收集‘入墨圖’之事,會進展得如此順利。
但他更知此般情形更多是偶然造就,摹畫天人神韻之事本也玄之又玄,說不定整場幻境下來,亦只得這‘六和之章’也未可知。
此后情形,一如蘇午料想。
自‘賀知章’之后,雖時有人擊節而歌,揮筆而就,這些詩書畫家而今靈感激發之下,創作出來的詩篇、畫卷,并不比賀知章的‘六和之章’遜色,其中‘張九齡’一首‘望月懷古’開篇一起,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意象,便引得今下幻境都微微抖顫著,被同化作了張九齡醉夢中所見的滄海與明月——僅此開篇兩句,似已精彩紛呈,壓過賀知章的‘六和之章’一頭。
但是,即便是如此精彩的篇章,卻亦未能摹畫出天人神韻。
可見天人神韻,雖總因詩篇畫作之精彩,而大概率能將之摹畫牽引下來,但也并非是說那些精彩的詩篇畫作,就一定能牽引摹畫下天人神韻。
在賀知章后,又連連有五七人詠詩作畫。
他們揮灑才華以后,各自性靈便被牽引著離開了這道幻境,歸回各自軀殼之中。
蘇午倒亦不覺得氣餒,今次在幻境之中,收獲了賀知章的‘六和之章’,便總算是不虛此行。
而且既然此般勾引性魂,履足幻境斗詩作畫也能摹畫天人神韻,以后亦總有機會,可以多番嘗試這種辦法。
季行舟則趁此時機,將那‘六和之章’摹畫出的神韻,與自身心神交感——
六和之章化作絲竹鼓樂之聲,徐徐流淌入季行舟的耳畔,季行舟循著那陣樂聲,便似看到一副畫卷在眼前展開。
畫卷之中,易數變化與詩家心意統合如一,使天意與人心和合。
八卦圖案就此在季行舟眼中浮現,交相轉動開來!
季行舟將這‘六和之章’徹底倒映在心神之中,眼底轉動的八卦圖陣跟著消去痕跡,他面有喜色,向蘇午低聲說道:“此‘六和之章’,每一章都足以造就一副可以禁錮‘鬼王’層次厲詭的生人甲。
六和甲胄各自禁錮鬼王之后,聯而成陣,可以抗御‘天詭’!”
鬼王層次之厲詭,等同于現實荒級以上,災級以下的厲詭。
而天詭便是災級厲詭,以及那些傳說中的神靈之類了。
賀知章摹畫而成的‘六和之章’,帶給蘇午一方的驚喜倒是愈來愈大,并且,季行舟還接著說道:“這六和之章,內含易數變化,令某感知深刻——此前吳道子作‘霜煉群神圖’之時,某亦曾借助此圖,稍微感應到天理轉動與‘易數’之間的關聯,但尚不能深刻理解此中關節。
今有‘六和之章’,某倒能借此而窺‘大易’,對‘易數變化’理解更加深刻。
若將這篇章在神工局內推而廣之,又會有許多人獲益,亦于無形中降低了‘易數’的門檻,使之更便于被尋常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