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塌了,
人死得死,
跑的跑,
就剩我們這些,跑不動的啦……”
這位老者聽聞李岳山的身份來歷,直接便對李岳山表示出了絕大的信任。
李岳山握著他的手,
內心積郁多時的苦悶,此下倏忽好了許多。
只要當地百姓不會認為自家陰喜脈灶班子是甚么不正經的灶班子,那從前做過的事情,就總算是值得的。
“老叔啊,
我是外出去積攢錢糧,
回來要立灶莊的啊,
我也是在半路,才聽到織錦山出事了——是被一伙亂兵敗壞了那幾座廟?”李岳山再度問道。
老者連連點頭:“一千多人的亂兵,涌進來后,
搶了好多糧食,
村里的大姑娘被他們糟蹋不少哩,
我的孫女,
啊,我的孫女呦……”
老者說著說著,忽然淌起眼淚來。
他重又坐回門前的石墩子上,悲慟難當。
在他身后,
陰暗的門樓過道里,
一具干癟的女尸吊在過道橫木的繩子上,微微晃蕩。
陣陣尸臭從那具尸體上飄散出。
此時天氣尚且寒冷,
尸體卻已經腐臭,
這具女尸在過道里掛了至少得有半個多月了!
灶班眾人看到那具尸體,俱是一陣默然。
他們幫著老者把尸體放了下來,
就在破落的房屋后挖掘出一個墓坑,將尸體裹著草席,埋葬了進去,立了一道墓碑。
當下的村落里,
年輕人死的死,跑的跑,
僅剩幾個風燭殘年的老人,
村落的荒棄已成定局,
如此,也就無所謂市井與鄉野的分別了,
埋在老人的屋后,他還能有個念想,可以時時去看看自己疼愛的孫女。
做完這些事情,
老人的情緒也平復了許多,
將眾人迎進了屋內,
其家中米糧已經見底,每日便吃些樹葉充饑,能招待灶班眾人的,只有一人一碗的涼水,
李岳山見狀,向蘇午招呼道:“阿午,你和狗剩去把村子里的老人都請過來罷,都聚在這里。
我看灶屋里還有口大鍋,
青苗,秀秀,
你倆去燒些粥飯罷。
珠兒,你去院子里把護命火點燃了,
把護命燈籠掛在這屋院的四角。”
諸弟子領命去了,
老人拉著李岳山的手,絮絮叨叨地說著話:“那伙亂兵把廟弄塌了,放出了厲詭,他們也死在山里了,你們也莫要往里走了,
那厲詭太兇了,
一千多亂兵,當場就死了。
周圍七八個村子,
當場就沒了,
人全成了尸體……
先前來過兩個灶班子,都折在里面了,我不想你們陰喜脈出事哩,你們明天還是趕緊走罷——那厲詭過不了幾天,就會來到這邊了,
我們老了,活得夠了,
死便死了,
你們還年輕,
我不想你們陰喜脈出事哩……”
老人絮絮叨叨地叮囑了李岳山一番,
他似乎是說得累了,便靠在椅子上,微微閉目休憩。
等李岳山呼喚他時,
才發覺他已然沒有了鼻息。
老者承受了太多,此下一瞬松懈下來,頓時支撐不住,也就撒手人寰了。
短短的半個時辰以內,
灶班子又一次挖掘墓坑,
將老人埋葬進去。
蘇午與狗剩去請村里還活著的老人來吃飯,
然而聚集過來的不過六七人,
更多的老者多已經癡了,瘋了,
二人只能強行將他們拉拽過來,
但他們卻抗拒吃飯,
趁著灶班子不注意,又跑出去,
如此反復數次以后,灶班只能騰出一間屋子,將這些瘋癲了的老者關起來,強行給他們‘喂飯’。
即便如此,
過程中也有瘋老者突然高叫幾聲,
緊跟著就沒了聲息。
正常的老人亦都是沉默著吃過了粥飯,拒絕李岳山讓他們留宿在此地的邀請,依舊各自回到各家門口,眼神空洞地望著村口的方向。
這般凄慘陰沉的境地,
卻比厲詭侵襲更叫人心頭發悶。
灶班子一眾弟子,除卻蘇午以外,都已經因此哭過不止一回。
陰喜脈灶班的情緒,
因此低落到了極處。
李岳山見到弟子們躲起來抹眼淚,也是嘆息不已,
將眾人都聚集在了一間屋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