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泥發兵劍訣》。
坐在炕上,蘇午翻開了老道士送給他的這本薄冊。
開篇沒有太多文字,
只畫了一幅圖,
是一棵枝葉極少,僅有一些桃核掛在其上的桃樹。
下面配有少量文字。
‘選劍材。
擇選十年以上桃樹芯為基材,使桃樹當年結果而不采摘,盡使果實風化萎縮,僅留桃核于枝上,
將之移栽于多雷云煙瘴之地,
受雷劈打,風煙浸潤,
則伐倒此樹,
取其木芯,親自動手削成三尺木劍。’
第二頁、第三頁介紹了劍材‘修煉’的法式。
即桃樹木芯削成木劍以后,還需要經歷‘尸祭’,以桃木劍為‘尸’,供奉于法壇之中,畫符召靈,請祖師、神明、前輩臨塵,點化此劍。
此后,
桃木劍上漸生血管叢一般縱橫交錯的紋理。
再以‘兵祭’。
則是遴選十數百把沙場兵刃、年份愈久的古劍,形成‘劍池’。
同樣畫符,召請古劍殺伐氣息,祭煉插于池中的桃木劍,
此一步驟過后,
桃木劍就會‘上色’。
最上等為金銅之色,彈劍有錚鳴之音,
中為赤紅之色,木劍可以斬切木頭,
下為昏黃之色,效用低劣。
經歷過‘兩祭’之后,這柄劍才算是真正煉成,可以成為一件上等法器,列于‘法壇’之中,至此時,此劍乃可以押守厲詭,運詭力于劍。
唯有煉成此劍,
才能真正開始‘插泥發兵劍訣’的修行。
這套劍訣中的‘插泥’二字,可以引申為‘插泥定風,尋龍點穴’之意,
即將此劍插入山川龍脈龍穴之位,
則能聚氣藏風,引動山川龍脈之力為己所用,
一柄劍,就是一座大山,一條大河,押守厲詭自然不在話下。
而‘發兵’二字涵義,
就是字面上的意思。
此劍列于法壇之中,
畫符召靈,可以押守山川水脈之間的厲詭為己所用,受己驅使!
蘇午看過了這本薄冊上的全部內容,
可以確定的是,‘插泥發兵劍訣’在老道所屬的茅山巫宗派之中,亦必然是一道核心法門,此法牽連諸多,形成了一整套完備的體系,練成以后的威力極大,
甚至可以與灶王神教的體系相提并論,更勝一籌!
但是,
這部劍訣,蘇午無法習練。
正是因為這部劍訣是一個鎮詭體系中的核心,而它牽連了體系的其他諸多方方面面,
只有當條件完備的時候,他才能開始習練。
譬如,
劍訣里提到,若想祭煉出一柄真正的桃木法劍,需要有‘法壇’配合,
甚至于,
想要操縱山川水脈之間的厲詭,
亦需要將法劍列于法壇之中,配合種種符咒、法器、令牌,才能‘發兵’!
法壇是習練這部劍訣的最核心要素,
蘇午推測,
自身想要得到法壇傳承,
非得拜入茅山巫門下才有可能!
也怪不得老道士如此慷慨,能隨手將茅山巫派的核心法門送給蘇午——其是算準了蘇午無有法壇傳承,故意將此法拋出來,為的就是引誘蘇午上鉤,拜入茅山巫教派中!
這老頭,恰如師父所說,看起來失了憶,木木呆呆的,其實賊精賊精的!
拜入茅山巫教,與拜在老道座下當徒弟是不一樣的。
前者相當于自身必須與灶王神教做切割,
以后都只能是茅山巫教的弟子。
后者則沒有那般嚴苛,全看兩位師父的意思。
蘇午不可能拜入茅山巫教,
如此就辜負了師父立自身做下一代掌灶人的心意。
但《插泥發兵劍訣》他也不可能不修!
——這么完備且強大的馭詭體系,他不可能拒之門外!
在當下,蘇午自然沒有辦法獲得‘法壇傳承’。
可是,
回到現實以后,
在詭異對策部這個大平臺的配合下,他想要拜入道門某個宗派,承襲其法壇傳承,又有什么難度?說不定,還能兼收數座法壇!
法壇在道門宗派中是有序傳承的,
現實詭異復蘇,
它們必定也會跟著一齊復蘇,恢復過往的加持力!
蘇午把《插泥發兵劍訣》仔細收好,他已經記下其上的全部內容,
這時,
老道背著手,晃晃悠悠走進屋里,
正看到蘇午折疊薄冊的動作,
他眼睛一亮,
幾步走到炕頭,看著默不作聲的蘇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