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起來太好說話了,很容易被岑歸年蒙蔽被他三兩句話帶進去,這樣你后面的工作很難展開,日子也會很難過的。”
如果霞姐見過昨晚將趙卓懟到啞口無言的姜南也許就不會像現(xiàn)在這么擔心了。
不提過去,現(xiàn)在的岑歸年在他面前也不過不高興說話才會比較毒和別扭,頂多就是心情比較陰晴不定罷了,到不了讓人招架不住的程度。
更何況他私心認為,岑歸年的慪氣他都要承擔其中一大部分原因。
硬要說的話他也有錯。
霞姐光是看姜南眼睫微耷明顯出神的模樣就猜到了他沒把自己的話當真,為了證明自己的話不是空穴來風,她要找個鮮活的例子。
“陳鳴你知道嗎?”
“嗯,之前和他有過幾面之緣。”
霞姐決定就用他來說事,直接問姜南:“你覺得他是個什么樣的人?”
“比較面面俱到,情商很高而且踏實可靠的人。”姜南照著自己的的第一印象說了出來。
“被練出來的。”霞姐說,“他一進公司就當了岑歸年的助理,那時候他還是個愣頭青。”
岑歸年那時候不想跑和音樂無關的通告,不想上與音樂無關的綜藝,不想接各種代言……心氣高且鋒芒硬的年輕人總是有很多的“不想”,妄圖單純憑靠自己的歌就能在五光十色的娛樂圈里站穩(wěn)腳跟。
那時候岑歸年還有個陳鳴素未謀面且不知底細的戀人,和他一個性別。剛出道就埋了這么大的一顆地雷。
初出茅廬的小少爺經(jīng)常把陳鳴弄得心力交瘁。
“那時候我的脾氣比現(xiàn)在還要壞一點,和岑歸年發(fā)生摩擦的是經(jīng)常的事情,他被夾在中間是里外不是人。”霞姐伸出手指,“三個月,他往我這里遞了四次辭呈。”
工作的磋磨帶給人的成長是巨大的,代價也是。等陳鳴終于熟練地處理自己工作,習慣了在岑歸年和謝霞暉之間斡旋,某天他站在鏡子面前,仔細端詳自己。
短短一年,他就像是換了一個人,從初出校園的意氣風發(fā)到臉上寫滿“滾吧,絕不與生活和解”的憔悴。
真要論起來,其實岑歸年和霞姐那時候的想法都沒有錯,一個是就堅持初心的音樂人,一個是考慮既得利益的商人,他們立場不同。
反正閻王打架,小鬼遭殃。
“這幾年陳鳴終于到了總助理的位置,才算是熬出了頭。”
霞姐描述中格外桀驁不馴的岑歸年,和里面坐到現(xiàn)在沒說過一個“不”字的他簡直就是兩個人。
姜南:“可他剛剛并沒有對趕通告這件事表示很排斥。”
霞姐:“陳鳴的功勞,他找到了最適合岑歸年的方法,只要安排有緊有弛,滿足了他對創(chuàng)作時間的要求,就不會有什么大問題。”
難怪霞姐剛剛一直對岑歸年強調(diào)他的休息時間分布。
岑歸年本質(zhì)上還是個只要順毛摸就不會有大問題的人。
“岑歸年這小孩有時候犟起來確實讓人頭疼,但研究透了也不過是一切孩子鬧脾氣的把戲。”霞姐手撐著陽臺的欄桿遠眺,“如果真的不圖名利的話也就不會進娛樂圈了。”
“他也知道,機會和犧牲總是成正比的。酒香也怕巷子深,沒有曝光和關注,哪有人會一直無條件支持他。”
人易變,茶易涼。
很難說岑歸年自己會不會也有這樣的擔憂。
霞姐:“這都扯遠了。總之,你不要太聽岑歸年的話。他這性子,有時候自己都不會記得自己的話。知道了嗎?”
“我知道了。”姜南沒反駁,心里對她最后的這句評價不可置否。
恰恰相反,岑歸年是個記性很好的人,他總是會把別人對他說過的話記在心里,尤其是他在乎的人。他只是習慣了悲觀地認為會被辜負,就套上了層“沒關系啊反正我不在乎”的外殼。
他能在相似到像是復制粘貼的檔口,一堆坐著小馬扎的人中,每次都精準“偶遇”那個夸他好看的賣豆腐的奶奶。
姜南在酷熱難擋的某天順嘴提起說想看的木棉花,會在回暖但仍微涼的某天出現(xiàn)在他手上,滿滿的一罐,都是大朵又沒有殘缺的。抱著它像是抱著一團沒有溫度的暗火。
正因為岑歸年是這么樣的一個人,姜南犯的錯才那么不可饒恕。
霞姐對姜南說了很多話,其中有的他聽了進去,有的他笑笑便過去了。
但他始終感謝霞姐能對他這個僅有一面之緣的后輩推心置腹。以她現(xiàn)在的地位,本不需要如此的。
有句話霞姐說準了也沒說準。姜南不是好說話,和他玩過的朋友都說他口舌伶俐,能氣得人原地升天。他只是拿岑歸年沒辦法了,也就變得好說話了。
從很早之前開始就是這樣,相遇之后這毛病就更厲害了。
岑歸年不知何時走到了玻璃門的另一側(cè),指節(jié)在門上敲出了表達不耐煩的幾聲。
岑歸年:“我找好了。分出來那兩個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