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莎莎念了出來:“喜歡集群, 多在水流緩慢、水生植物多的水域內(如溪流、河川、湖泊、水庫等)生活。”
一句話才念完,趙小茜就擔憂地皺起了眉,說:“集群就是一大群魚在一起生活的意思嗎?”
安驍點頭:“應該是這個意思。”
趙小茜的眉頭皺得更深了,說:“那我們會不會給它買少了同伴, 它們只有兩個,不是一大群啊。”
幾個孩子都若有所思, 好像是這個道理,畢竟兩條魚似乎跟群這個字沾不上什么關系。
李莎莎說:“可是,一群魚我們也養不了啊。”
陳然點頭,覺得莎莎姐姐說的也很有道理,一群魚一定要一個很大很大的魚缸,可是他們現在連一個很小很小的魚缸都沒有。
安驍說:“這個先不管,我們先養活它們兩個再說。”
幾個孩子都點頭,李莎莎繼續往下念:“白天靜棲于水底或隱藏于洞穴內,夜間活動、覓食,攝食水生昆蟲及其幼蟲、軟體動物及小魚等。人工飼養時可投喂各種小魚、小蝦及配合飼料。”[1]
這段文字過于長了,包含的信息太多,低年級的陳然、趙小茜聽得有些茫然,剛把前一句話的后幾個字聽明白,后一句話又來了,于是關于前一句話的印象立刻被這后一句話給覆蓋。
陳然有些茫然地說:“它們竟然要吃小魚小蝦!”
他說:“它們就是魚,它們怎么能吃小魚呢?”
陳然的眉頭鎖了起來,不知道為什么,魚吃魚這件事情,讓他覺得很不舒服。
李莎莎也露出了不適的表情:“這不就跟人吃人一樣嗎?”
她這么一說,面露不適的人立刻從兩個擴散到了五個,就連小周來聽到人吃人也反感起來,說:“不吃、人!”
趙小茜的臉都皺了起來:“它們要吃魚,難道我們要殺其他的魚給它們吃嗎?”
李莎莎遲疑道:“不會吧,手機上說它們可以吃飼料的。”
安驍:“不對,上面說的是配合飼料,說明除了飼料之外還要喂小魚小蝦。”
頓了頓,他說:“不喂小魚,可以喂它們吃小蝦。”
李莎莎:“可是,我們沒有小蝦。”
這是個很嚴峻的問題,別說小蝦,他們連小魚都沒有,手機上說的飼料更是去哪里買都不知道,幾個孩子感覺到了棘手。
在他們的想象中,小魚買回來就隨便放在水里,然后很簡單地喂喂就好了,麻煩一點,也最多像有時候要給星星煮肉一樣,多點步驟而已。
他們沒有想到喂魚和喂星星居然是完全不同的事情,魚吃的東西也和星星要吃的東西一點都不一樣。
肉,他們可以弄到,魚肉,有時候福利院里也有,可小魚小蝦,還有飼料,想想就覺得頭大。
趙小茜:“菜市場會不會有小蝦?”
安驍搖頭:“我看了,只有大蝦賣。”
陳然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雙手托著臉,小周來站在他旁邊,雙肘撐在桌子上,也學著他托臉,陳然嘆口氣,小周來也嘆口氣。
陳然說:“肯定只有大蝦,大蝦才有肉可以吃,小蝦一點肉都沒有,不會有人要吃的。”
李莎莎:“小魚呢?”
這時候,她都顧不得魚吃魚給她帶來的不適了。
安驍遲疑:“我好像在菜市場看到過有賣小魚的。”
幾個孩子都精神起來,陳然:“那我們去菜市場買小魚吧!”
幾個孩子拿著手機就跑到了廚房,林易正在給大鵝焯水,把焯好水的鵝肉舀出來放在另一個盆里,用溫水沖洗。
聽到腳步聲,轉頭看到了幾個孩子,轉過頭繼續洗鵝肉,問:“怎么了?”
陳然:“大哥哥,我們查到了,黃刺骨的食物是小魚小蝦和飼料,小蝦和飼料我們不知道哪里才有,但是菜市場有小魚,我們想去菜市場買小魚回來給它們吃!”
“好啊。”林易把洗干凈的鵝肉撈出放在漏勺中,說:“不過,時間不早了,我要準備午飯,所以得吃過午飯之后才能帶你們去菜市場。”
幾個孩子點頭,陳然大聲說:“好!”
抬手把洗鵝肉的水倒了,林易指了指放在灶臺上的兩條魚:“你們給它們找到適合做魚缸的東西了嗎?”
幾個孩子一呆,他們光想著給兩條魚找吃的,把這事給忘了。
走到灶臺邊,看到在洗菜盆里游來游去的兩條小魚,幾個孩子又動了起來。
他們先找的地方就是廚房,經過大掃除的廚房,東西擺放得整整齊齊,鍋碗瓢盆,還有幾個桶,沒有找到合適的東西,他們離開了廚房,跑到了雜物間。
李莎莎記得很清楚:“做大掃除那天,有很多東西被移到了雜物間,那里可能有能做魚缸的東西。”
雜物間的門沒有鎖,一擰門把手,門就開了,幾個孩子走了進去,趙小茜指著一個破口的藍色塑料桶說:“這個,這個可以做魚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