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邊,胤祥也收到了康熙的賞賜,整個人高興壞了。
德妃對于胤祥即將要去上學這件事情并沒有什么意見,她甚至不太記得胤祥的生辰。
只是她對康熙安排影響去胤禛房中居住很有意見,要安排的話,也應該安排十四過去!
不過好在她身邊的大宮女勸解了她。
“十四阿哥還小,還沒到上學的年紀呢!”
德妃這才坐罷,準許了胤祥去看他的額娘,然后在身邊宮女太監的攙扶下,進入了房間之中。
星敏和胤祉回到了西三所,胤祉在西三所看了看。
“就朝東這邊的房子吧。”胤禛本人自然是住在正房里面的,東西五所是非常規整的三進院落。
不過胤禛的后院兒里面有人了,胤祉自然不能夠住到正房后面的房間里面去。
而讓胤禛住在弟弟的屋子后面,于禮不合。
“這面兒不錯。”
“就是里面東西少了點兒。”
星敏和胤祉讓旁邊的小太監打開了房間門,走了進去。
胤禛雖然住在南三所里面,可實際上他本人也用不到那么多的房子,所以很多的房間都是空出來的。
“蘇培盛,明日讓人把空出來的屋子都打掃一遍,而后去帶十三阿哥過來,讓他自己選擇住在何處。”星敏考慮了一下對蘇培盛說著。
胤禛的書房和寢房實際上都是在正房那一線房子里面。
左右兩邊最開始是作為庫房的,后來胤禛的東西變多了,賞賜什么的也變多了,前面放著也不方便,就把庫房一到了最后面那一線房子去。
“是。”蘇培盛表示自己記下了這件事情。
旁邊站著的胤祉也覺得這樣挺好,“若是十三弟不喜歡你這兒,還可以讓他到我家那邊去看看,說不定十三弟能喜歡我那邊。”
“不必。”星敏笑著拒絕,兩個人順勢就在胤禛的屋中吃了飯。
“說起來,十三弟應該還沒有怎么吃過炸雞,等他生辰的時候,我去給他買些來。”
三個月不吃葷,三年不婚嫁,這是太皇太后去世之后,康熙說的話,也是所有宗室必須遵守的規矩。
對老百姓什么的康熙倒是沒有做出什么要求,一個月之后,京城之中就恢復了往日的熱鬧,只不過,穿白衣的人多了一些罷了。
胤禛回到自己身上之后,才知道星敏做了什么事情,仔細一想,也覺得只有這樣可行。
十三弟是在無辜,養在德妃母那邊,不太妥當。
胤祥最后本來想要選擇向西的房間,胤禛也沒同意,讓他住在了東向。
在胤祥生辰這天,十一月十六日,他正式的住到了西三所之中。
就這樣,日子似乎平靜了下來,時間一年又一年的過去,轉眼就是三年。
這一年的胤禛已經十六歲,距離太皇太后去世,已經有三年時間。
星敏這三年算是沉寂了下來,炸雞店和摘星樓這兩個,因為表面上是星敏的產業,所以由星敏本人在管理。
但其它的一些店鋪,都交給了富存。
富存這三年算是走南闖北,炸雞店正式開遍了內地十八省。
同時毛衣的生意也做大做強,全國都有分店以及工廠,并且按照最開始星敏的要求,工廠大多招收女工。
除了毛衣之外,在有了多余的錢以及與內務府合作的經驗之后,他們又成立了新的一些場子,新型的服裝店、首飾店、玩具店、點心鋪等等都在京城鋪張開來。
同時城外也經過康熙的允許,建立了大型的工廠,生產、售賣的地點分開。
當然,更值得一提的就是,社稷大學現在,第一批的學生還有一年就要畢業了!
在胤禛向康熙匯報了這件事情之后,康熙琢磨著要不要專門開一個科舉。
康熙的思想在胤禛以及社稷大學的影響之下實際上也有了一些轉變。
科舉制度對于國家來說,的確是選拔人才最重要的制度,但它不能一成不變。
如果國家選上來的都是只會讀書的酸書生,農事農事不會、治水治水不會,處理事情處理事情不會。
那么他們國家選擇那些人來干什么?擺著看嗎?
所以這三年的時間里面,康熙也在悄悄地對科舉制度動手腳,他是一個極其大膽的帝王,對新東西的接受程度非常快,甚至他本人也學習了無數西方的東西。
更改制度,動到了太多人的利益,但溫水煮青蛙未嘗不可。
現在康熙就著社稷大學的考試制度,給所有的官員都加了一條考試制度。
科舉之后,想要去那個部門,就要考那個部門的試,過了才能去,沒過的話就繼續待在翰林院修書。
外派的官員,本來是每三年回京述職,現在變成了每三年一考,考試過關以及政績合格,才允許升官,不過關的政績也不行的,降職或者直接罷官。
今年就是各地官員進京考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