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邪和他手下人走了,陸銘也離開了謙和殿。
倒是絕顛的四位高層仍舊留在謙和殿中,當陸銘剛剛離開,四人立刻施展禁制,隔絕內部,顯然有要事要談——所謂的要事,則必然是陸銘提出的鬼武之道。
返回自己租下的宅子,靜室之中陸銘一邊飲茶,一邊思考。
“四位大佬的態(tài)度并不出乎預料。”
鬼武之道他們根本無法拒絕!
畢竟絕顛存在的意義,即是為武者尋求繼續(xù)向上的出路,四人也以武者自居。
若是沒有向武之心,以四人的仙道修為,開宗立派豈不是更美?
“但細節(jié)之處卻又值得思考。”
平歌與譚超乃是最通透的。
平歌這個人欲望不強,心境也比較平淡,除了與太清上人的仇恨之外,也就對武道頗為執(zhí)著堅定極感興趣。
兼且他與陸銘關系不錯,人也是個好人,自不會有什么惡念。
而譚超的態(tài)度與平歌相仿——陸銘并不知道譚超的鬼煞魔武之道是何原理,但既然與鬼武者一樣都是玩鬼的,鬼武之道對譚超的吸引力極強,也屬理所當然。
“倒是武圣的態(tài)度,有些捉摸不透……”
此人掌握了真正武道路的修行法。
除了李神通與陸銘外,主世界就只有武圣清楚真正武道路的隱秘。
而鬼武之道,在二品與一品境界時,其實與正確武道路并無多少區(qū)別——無非就是需求的資源不同而已。
當陸銘當眾說出鬼武之道的邏輯后,武圣本應該有一種“自己獨享的秘密卻被別人分享出來了”的惱怒,但實際上他并未展現(xiàn)出這樣的態(tài)度。
內中的邏輯與理由陸銘猜不透。
但卻能感受到,武圣并未生出對自己的埋怨與惡意——這要比陸銘事先預估的狀況好了不少。
最后則是莫鴻莫老……
惡意有,但不多。
總體而言更趨近于一種貪婪,及隱約的厭惡……
細細思考,陸銘心中便有了答案。
“龍氣煞氣相沖,莫老研究龍氣人皇武道太久太久了,投入多,放棄的成本也太大。此刻我這個鬼武之道一經提出,若是確實可行的話,無異于顛覆了莫老千年來的努力。”
研究了千年的龍氣武道,結果現(xiàn)在陸銘跟他說你這個不對,我這個鬼武道才對……
莫老能沒想法就可以去當菩薩了。
總之,總體狀況比預料之中的更好。
“而此刻,有絕顛大佬們的庇護,君邪的問題將不再是問題。”
甚至不止君邪。
鬼武之道一旦經過測試,則必然取代猴版武道,如此能提供彼岸丹的陸銘,就成了天下所有武者的未來。
你可以不尊重,但必須要保護。
“安全性是一方面。”
“憑借鬼武之道,我可掌握此世絕大部分武者的命脈!”
這份力量,才是陸銘所需要的!
當前最要命的,其實還是李神通噬界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