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刻有人嘲諷,“邊關(guān)安寧了幾十年,文大人不必如此危言聳聽,以我大順朝的國威,那些部落不敢輕易來犯。
再說,如今朝堂上誰能但此大任?”
“就是,文大人不必夸大其詞!”
文獻鴻無奈,如今朝堂上他說話已經(jīng)沒有先皇在世的時候有力量了,他知道當(dāng)今皇上忌憚自己,正想辦法架空自己。
“皇上,邊關(guān)不可一日無人,將士們不可一日無帥,若皇上還對微臣有一絲的信任,不如……”
他的話還沒說完,就被打斷了,打斷他的正是自己的大兒子文博。
“不如讓微臣去鎮(zhèn)守邊關(guān)!”
文博的話剛一說出口,就引發(fā)了一陣軒然大波,當(dāng)然,大部分都是嘲諷的。
文獻鴻也是大驚,他如何不知道皇上的顧慮?當(dāng)今皇上多疑,邊關(guān)可是有十萬精兵,這個時候誰去邊關(guān),誰掌握十萬兵力,誰就會成為皇上疑心猜忌的對象。
畢竟,掌握兵權(quán)之人若是有謀反之心,可是會對皇權(quán)形成巨大的威脅的。
反正自己年紀(jì)大了,什么都不怕了,就算以后落得個凄慘的下場,但是有生之年為大順朝的百姓做出最后的貢獻,也值得了。
可是兒子畢竟年輕,孫子才幾歲,萬萬不能冒這個險!
他連忙站出來搶話,“皇上,犬子年輕,恐怕不能擔(dān)此大任,還是由微臣去吧!”
“皇上,家父年事已高,如果非要人去,還是微臣去吧!”
父子倆搶著去,朝臣們的眼神在兩人身上流轉(zhuǎn)。
爭論了好一會兒,皇上才發(fā)了話。
“護國公忠君愛國,既然一心想為國效力,朕也不忍拂了護國公的好意,那即日起,朕就封護國公為護國大將軍,三日后啟程,前往西北駐軍吧!”
護國公心下欣慰,還好皇上指定的人是自己。
“微臣謝主隆恩!”
皇上有自己的考慮,掌握十萬精兵,這是個巨大的潛在威脅,但護國公的兩個兒子和整個家族還在京城。
即使他手握重兵,但只要兩個兒子和家人還在京城,那就相當(dāng)于有人質(zhì)在自己手上。
而護國公畢竟年紀(jì)大了,在邊關(guān)出個意外什么的也正常,而且這老賊,總是跟自己唱反調(diào),將他調(diào)到邊關(guān),剛好眼不見心不煩。
護國公去邊關(guān)的事情,就這么定了下來。
從天不亮就開始早朝,到現(xiàn)在都午飯時間了,一群人在朝堂上吵吵嚷嚷,皇上也累了,宣布退朝,大臣們才紛紛散去。
大殿里呆久了,突然出來,強烈的陽光刺的人睜不開眼睛。
護國公抬起袖子遮著眼前的太陽,時不時的有同僚上前恭賀幾句,無非就是恭喜他被封為了護國大將軍,這次算是在皇上面前得臉了,大順朝百姓有福了等等。
他不得不應(yīng)付著這些人或真心或假意的恭維。
文博快步追上他爹,著急的說:“爹,您說過皇上多疑,為何您還要這樣做?”
護國公回頭瞪了兒子一眼:“禍從口出,說話小心點,告誡過你多少次了!有什么話回去再說!”
文博只得作罷,跟在老爹后面出了皇宮。
皇宮外,等候在外面的一群隨從小斯看到人出來了,趕緊散開,回到自家馬車或者轎子邊兒等著。
梁平遠遠的看著護國公和文博一前一后地出來,臉上的表情有些嚴(yán)肅又有些擔(dān)憂。
他還是第一次這么近距離看古代人上朝,還覺得挺稀奇的。
第152章 主動請纓
人多,雖然沒人認識他,但謹(jǐn)慎起見,他還是躲在了馬車?yán)锩妗?
文家的小斯也連忙迎上去,“老爺,大少爺,可出來了,老夫人可擔(dān)心了,特意讓人來打聽呢!”
文獻鴻抬頭看了一眼太陽,嘆息一聲,“回吧!”
文博先上了馬車,“梁平?你怎么在這里?”
文獻鴻也是同樣的反應(yīng),“你怎么會在這里?”
“嘿嘿,外祖父,舅舅,先上來再說。”,他是跟著姐姐叫的。
此處不是說話的地方,兩人都上了馬車,馬車啟動之后,文獻鴻才問:“可是和庭遠一起來的?”
“是,陸大哥也來了,外祖母見你們一直不回來,擔(dān)心著呢,陸大哥不方便露面,所以我替他來看看。”
“你有心了。”
梁平雖然粗心,但是也感覺到了氣氛有些不同。
“外祖父,舅舅,怎么了?可是朝堂上發(fā)生了什么?”
文博終究是沒忍住,將朝堂上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說了,他不是不明白父親的心,他只是擔(dān)心父親這么大的年紀(jì)了,去邊關(guān)會吃不消。
文獻鴻語重心長的說:“爹老了,去哪里都無所謂,要是這把老骨頭還能為百姓們做點貢獻,老夫就是死了也高興。
你還年輕,好好在京城呆著,我走后,家里的事情還是要你多操心。”
“可是爹,皇上的性子您是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