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見此,也才明白了前世學過的一首詩——“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底層百姓,永遠都是最苦的。
陸庭遠到底是沒有放過這個官兵,他剛才親眼看到這個官兵將一個老人一把推的撞在了樹上,那老人當場倒地,不知道是昏迷了,還是被撞死了。
這種手段殘忍、沒有人性的狗腿子,留著就是個禍害。
官兵都被解決了,留下了一地的狼藉,有的連忙去照看受傷的家人,有的連忙去拿掃帚將地上灑出來的糧食收起來。
有反應快的,連忙跪下朝梁平和陸庭遠磕頭,“多謝二位少俠!”
其他人也反應過來,都紛紛跪下磕頭,“多謝二位少俠!”
今天的事兒,若不是遇到二人,恐怕他們的糧食就被搶走了,但能幫得他們一時,幫不了一世,當今的皇上出爾反爾,毫無人性,只要他在位一天,百姓們就要苦一天。
兩人還要趕路,就不在這里多留了。
梁平每去一家,就悄悄往屋里放了袋糧食,一些粗糧和糙米黑面,但愿能幫助這些人活下去吧。
……
再次上路,兩人的心情都沉重了很多,都不再說話,專心趕路。
越往北,氣氛越嚴肅,因為還在國喪期,以前街道上會有賣藝的,茶館有喝茶唱曲的,幾乎每個城池都是熱熱鬧鬧的,非常有煙火氣。
但現在這些娛樂項目統統都停了,整座城池安靜了許多。
就連一些鋪子,也不再敢大聲吆喝,行人神色匆匆,整個氛圍讓人覺得無比壓抑。
第150章 驃騎大將軍
這天一大早,兩人終于趕到了京城,等著城門一開,交了進城費后,就順利的進了京城。
兩人剛一進了城門,就看到一支送葬隊伍也進了城,最前面頂著灰盆扛著靈幡的卻是個七八歲的小女孩,后面長長的一支隊伍,全都披麻戴孝,中間十六個人抬著一個棺槨。
街道兩邊的人紛紛圍觀,這是國喪期間,什么人抬著棺槨大張旗鼓的進京城?
有人壓低聲音說:“你不知道嗎?鎮守西北的驃騎大將軍死了,這棺槨正是驃騎大將軍的!”
“什么?驃騎大將軍死了?那西北不是可能要失守?”
“可不是嘛,那胡人這么多年一直虎視眈眈的盯著咱們大順朝,多虧了驃騎將軍鎮守西北,胡人才不敢進犯,現在讓人聞風喪膽的驃騎大將軍死了,那胡人很有可能趁機偷襲咱們!”
“可憐驃騎大將軍,三個兒子都為國捐軀了,現在只能讓他最小的女兒給他抗靈幡了。”
“驃騎大將軍一向身體康健,兩個月前還回京述職了,去哦親眼看到的,騎在馬上威風凜凜的,怎么會突然去世了呢?”
“聽說啊,驃騎大將軍是被人暗害了!”
“誰啊?居然敢害驃騎大將軍?!”
“噓……別說了,這些事兒不是咱們能討論的……”
這些話,全部落在了陸庭遠的耳朵里,這位驃騎大將軍他是認識的,三代人都駐守邊關,為大順朝的邊關安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現在卻毫無征兆的去世了。
如剛才那些人所說,他也覺得驃騎大將軍肯定是遭到了暗害。
梁平雖然對這位驃騎大將軍不熟悉,但是這么多年,也清楚了大順朝的局勢。
大順朝西部和北部地區與多國接壤,歷史上就連年發生戰事,很多部落或者國家都對大順朝虎視眈眈。
胡人是西北地區最大的部落,驃騎大將軍鎮守的位置,就是西北的邊境。
若是剛才那些人說的是真的,驃騎大將軍兩個月前還回京述職了,現在突然去世,恐怕這件事還真的沒那么簡單。
七八歲的小姑娘,沒有哭,反而臉上是無比堅毅的表情,扛著靈幡,大步流星的走在最前面。
待送葬的隊伍過去,兩人才變了方向,朝護國公府走去。
從進入京城起,陸庭遠和梁平就戴著幃帽,將帽檐壓得低低的,穿的也更是低調,就怕被認出來,招惹上麻煩。
很快到了護國公府,門口的侍衛這次直接帶了他們進去。
這會兒文獻鴻和兩個兒子都去上朝了,府里就韋氏和兩個兒媳在一起逗孩子,聽說外孫來了,韋氏讓兩個兒媳抱著孩子回自己院兒里了。
雖然上次陸乙已經帶來了外孫平安的消息,但是三年多不見,韋氏在見到外孫的時候,還是忍不住落淚了。
陸庭遠也頗為動容,三年多不見,外祖母老了,眼角的細紋也多了。
“外祖母,外孫不孝,讓您擔心了。”
“平安就好,平安就好,來,快坐下陪外祖母說說話。”
外孫平安,韋氏最掛念的就是曾外孫女了,“我的曾外孫女可好?你這次來,怎么沒把外孫媳婦和曾外孫女一起帶來?”
“路途遙遠,世道不太平,我就沒讓她們來。”
韋氏也理解,的確不太平,路上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