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個問題,自己真是不孝,將母親的墳墓遷移到這邊來,卻遭了暴雨,不知道外祖父知道后會不會責怪自己,更不知道娘親會不會對自己生氣……
他牽掛著外祖父一家,外祖父一家也牽掛著他。
南方洪災的折子遞到了京城,據他們所知道,南方百分之七十的地方受到了毀滅式的洪水的襲擊,剩下百分之三十也受了重創,而外孫就在受災最嚴重的地方。
兩位老人心急如焚,日日牽掛,韋氏都不知道哭了多少次了,眼睛都快哭瞎了,女兒就這么一個孩子,若是外孫再出了什么意外,他們老兩口以后如何有顏面去地下見女兒?
護國公也心痛無比,但還要安慰妻子:“先別哭了,派出去的人估計很快就能到了,目前來說,沒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
他說的沒錯,只要沒傳來外孫的死訊,那外孫就還有可能活在世上。
……
這場洪災,波及半個大順朝。
與南方相反,北方的干旱還在持續,從去年入冬到今年馬上要入秋了,整個北方一滴雨都沒下過。
糧食顆粒無收,百姓們活不下去,四處逃難,原本有一些逃到了南方,可是一場洪水,讓他們殞了命。
還有不少逃到京城的,這些百姓們想著:天子腳下,朝廷不會不管吧?總要給他們一條活路吧?
可事實證明他們錯了,京城大門緊閉,根本不讓他們進,不進去也就罷了,連施粥的也沒有。
偶爾有一些真正心懷天下的大臣和貴族們,會自發的施粥,但著這只是杯水車薪,救不了他們。
看著這些在死亡線上掙扎的百姓們,不少大臣心急如焚,聯名上書,求皇上開倉賑災。
朝堂上,又亂成了一團。
皇上穿一襲明黃色的龍袍,歪著身子坐在龍椅上,聽著下面朝臣的奏對。
最近修煉仙術,身子很是疲乏,總覺得渾身無力仿佛身體的精氣被吸走了一般。
但他身邊的道士說,這都是正常的,這是肉體凡胎修煉成仙的必經之路,只有吃的了這些苦,才能得到長生不老之術。
今天起床上朝的時候,就感覺格外的疲憊,這會兒坐在龍椅上,聽著底下一幫大臣的吵鬧,更覺得煩悶無比。
還是和之前一樣,朝堂分成了梁派,以護國公和吏部尚書為代表的,主張開倉賑災,開城門收納這些流民。
以太子和鎮遠侯為代表的,主張關閉城門,以防流民影響京城的秩序甚至安危。
皇上聽的頭疼,每次早朝都是這幫人吵來吵去,沒完沒了,坐在這里真是浪費他修行的時間,等他修行成功,再來處置這些人。
修煉的走火入魔的皇上,連自己的十五皇子今天沒來上朝都沒發現。
十五皇子在朝堂上向來存在感很低,不是牽扯到他頭上的事情,是不發言的,有時候也會三番兩次告假不上朝。
因此,一幫大臣們也并未注意到十五皇子沒來這件事情。
不想再聽臣子們的吵鬧,皇上交代了一聲讓太子主持朝政,自己就拖著疲憊的身子離開了。
這種情況,朝臣們已經見怪不怪了,之前太平的時候也就罷了,可是現在北旱南澇,民不聊生,皇上卻依然如此,那些真心憂國憂民的大臣們,個個心急如焚,卻又毫無辦法。
他們懇請太子能夠開倉賑災,接納流民,結果可想而知,被太子黨的人好一陣嘲諷。
這些年國庫艱難,哪里還有多余的糧食去救濟那些流民?流民一旦進了城,誰能保證餓瘋了的他們不會去偷去搶?
反正那些也只是一些賤民,餓死就餓死了。
皇上和太子都不作為,大臣們還能有什么辦法?
……
朝堂上發生的事情,陸庭遠雖然不知道,但是他不用說也知道當今朝廷的局面,這場災難,是天災,也是人禍。
婦人們不停的給蜂窩煤翻面,經過兩天的烘烤和通風晾曬,第一批蜂窩煤已經投入使用了。
蜂窩煤燃燒起來的火紅彤彤的,火勁兒強,燃燒時間也比木柴要長很多,就算是敞開了燒,也能燒三個小時,普通的燒水做飯的話,可以燒六個小時,這可比木柴好用多了。
有了第一批的經驗,后面的蜂窩煤的制作就順利的多了,兩三天的時間,就制作出了大批的蜂窩煤,燒水做飯都已經取代了木柴。
現在晚上的氣溫也低了下來,灶膛燒上煤塊,附近一晚上都是暖和的。
第132章 爆發瘟疫
晚上,陸庭遠站在月光下,望著遠處出神。
現在的局面是,太子會不停歇的追殺他,只要他一出現,就有危險,不僅他自己危險,還會給身邊的人帶來危險。
他目前的力量,還不足以對抗太子。
但眼前的客官情況,南方的洪災,不少人喪命,就連韓棟他們也無法再回去,兩千個精兵,無一人返回,說明什么?說明全部在洪災中遇了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