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css="book_n fix" id=&ot;text&ot;
天幕上簡單放映了完顏亮的幾個片段,包括他發起宮變殺死金熙宗的片段和屠殺金氏王族后裔近百人的片段。與他相關的片段幾乎都伴隨著噴薄的血漿和厚厚的馬賽克,背景音則充斥著各種凄厲慘叫,令人毛骨悚然。
【幾年前,金國大將完顏兀術在去世時曾留下一份遺表,這份遺表上有著他對付宋朝的秘密武器:
吾吩咐汝等,切宜謹守,勿忘吾戒。如宋兵勢盛敵強,擇有兵馬破之;若制御所不能,向與國朝計議,擇用為輔,遣天水郡公桓安坐汴京,其禮無有與兄爭。如尚悖心,可輔天水郡王,并力破敵。】
【這封遺表的意思很簡單:如果宋朝背盟,那就先正面應敵,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如果打不過宋朝,就把天水郡公(趙桓)派到汴京去。這就是趙構最擔心、最怕的一招。】
【完顏宗弼的想法是,如果金國戰敗了,就封趙桓為傀儡皇帝,像張邦昌、劉豫那樣,讓趙桓在南宋與金國之間的汴京(開封府)做皇帝。這樣一來,南宋的皇帝趙構就完全沒轍了。因為趙桓是他的親哥哥,“其禮無有弟與兄爭”,做弟弟的怎么可以與哥哥打仗呢?而且趙桓還是宋朝的上一任皇帝,如此,無論是再來一個岳飛還是韓世忠,都沒有理由再向北進攻,更不要說收復中原,迎回二圣。】
【完顏兀術一番苦心,奈何后來的金主完顏亮嗜殺成性。完顏亮巴不得與宋朝開戰證明自己的實力,他二話不說虐殺了本該作為秘密武器的趙桓。在殺死趙桓后,他隨即派人出使宋朝,打著為趙構慶祝生日的旗號送去了自己精心準備的“賀禮”——戰書。】
“怎、怎么又要打?!”
站在城墻上的趙構“啊”得一聲,目光呆滯:“不是簽完紹興和議了嗎?金人怎么出爾反爾?”
“完顏亮是宮變上位,怎么會認完顏亶簽的和議?”劉光世抓緊時間循循善誘,勸誡趙構:“陛下,您也看到了,和議維持不了幾年。以地事秦,譬猶抱薪而救火,薪不盡,則火不止!終究是要打的,陛下何不咬咬牙,爭取做個‘中興之主’呢?”
趙構支吾了片刻,最后還是沒有說話。
坦白講,他現在都沒膽子和金兵打仗,他不相信自己二十年后就突然會長出那個膽。
【生日收到戰書,這對任何一個有尊嚴的皇帝來說都是奇恥大辱。但我們的宋高宗趙構顯然沒有辜負他“完顏九萎”的外號,本能反應就是逃跑。趙構和李隆基想的一模一樣,首先就是考慮去蜀中躲幾天。但沒等他有所行動,“皇上要跑了”的風聲驟然在朝中傳開,就在眾臣不知所措時,陸游突然干了一件石破天驚的事情——“淚濺龍床請北征”!】
【按道理來說,陸游當時不過是八品小官,根本無法得見天子龍顏。但好在宋朝有“輪對”制度,在朝的重臣、高官、能吏都有輪流進見皇帝的機會。通常而言,越是官職微末的臣子越會在輪對時向皇帝拍馬屁,人人都希望抓住這次來之不易的機會向上高升。】
【可陸游——他偏不!】
【難得得見天顏的機會,陸游偏偏大談特談高宗痛恨的“北征”之事。只說“北征”還尚嫌不夠,陸游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上前拔龍須,跪地“請北征”。】
【這個膽大包天的陸游,不顧趙構難看的臉色慷慨陳詞,堅決請求皇帝御駕親征,說到激動之處,陸游竟然當場失聲痛哭,就連眼淚都濺到了皇帝坐的龍椅上。】
【八品小官做出如此出格的舉動,可想而知趙構的怒火。除此之外,趙構與陸游也算是某種程度上的“積怨已深”。或許是主戰派與主和派的天生不和,陸游有許多觀點都與趙構矛盾。】
【舉個例子來說,就“都城”一事,陸游曾多次上書,認為南宋不該定都臨安,請求高宗遷都建康。】
【幾乎所有的主戰派都不滿以“臨安”為都城,或多或少都向趙構提議將都城建在靠近宋金邊界的地方,這樣才能占據有利地勢,創造北伐機會。例如宗澤曾經強烈要求回都東京;李綱則認為建都最好是在陜西關中一帶,其次是湖北襄陽,最保守也應該定都在建康。張浚也認同定都建康是比較好的選擇。因為金和南宋是以淮水為界,建康的位置逼近淮水,城高三丈,江山險固,歷來被認為是帝王之都。退,易于堅守;進,可以北望中原,力圖恢復。】
【至于臨安,主戰派都認為這不是一個理想的都城。例如張浚就說過,待在臨安這個地方,在內,容易貪圖安逸,不思進取;對外,又難以號召中原。杭州是個什么地方?——“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安逸的日子過慣了,就容易消磨人的斗志。后來的愛國英雄辛棄疾也和張浚觀點一致,認為臨安既不能守也不易攻,一旦發生戰爭,就很容易成為甕中之鱉,只能束手就擒。】
“放屁。”聽到這里,趙構粗俗地罵了一聲:“這陸游懂什么?朕定都臨安自然有朕的考量。臨安的好處明明就是……”
【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