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css="book_n fix" id=&ot;text&ot;
眼見杜甫還要道歉,一旁的封常清卻等不及了:“杜詩圣,你回頭給哥舒將軍寫幾首詩補償即可,先來我這兒看看《新安吏》……詩圣,你覺得這句話應該如何做解?”
杜甫接過絹布,不由苦笑:“封將軍,這是我未來寫的詩,如今的我也不知要如何做解。”
“反正都是你寫的,你細細感受下,能不能琢磨出個一二?”
杜甫被眾人團團圍住,每個人手里都拿著詩詞,請求這位作者進行閱讀理解。杜甫半是無奈半是好笑,坐在石潭邊苦思冥想地分析自己未來的詩作,試圖從字詞中尋得一絲端倪。
李隆基、李亨百無聊賴地坐在一旁。原本應當是人群中心的他們被無聲排擠出人群。
見眾人殷勤地圍著杜甫,李隆基不禁吃味地哼哼了幾聲,可他這不滿地聲音卻絲毫沒有引起臣子的注意。
就在李隆基耐性將盡時,石潭里突然又傳來聲音。他激動萬分,居然第一個湊了過去,滿臉興奮地探頭一瞧——
“沒什么好看的。”
李隆基縮回了頭,面無表情地攔住同樣一臉興奮的李亨。他直挺挺堵在眾人與石潭之間,背著手不肯讓人靠近。
“圣人!”郭子儀恨鐵不成鋼地嘆氣:“您都年過花甲,就別任性了!石潭里的詩句都是戰爭的關鍵,不能兒戲啊!”
“不是詩。”李隆基搖頭否認,卻死活不肯讓開去路。
眾人對視一眼,表情逐漸微妙。
郭子儀沉默半晌,緩緩道:“是不是太宗又發來好友申請了?”
李隆基瞬間緊繃的臉頰肌肉給出了回答。
“圣人,請容臣等上前一觀!”高仙芝眼睛一亮,補充道:“若太宗能提示只言片語,對我大唐大有裨益啊!”
李隆基還想說什么,但鄧景山直接上前,半扶半抱地將李隆基推到了一旁,口中還念念有詞:“圣人,您都到花甲的年紀了,石潭泥滑,容易摔倒,您還是站得遠些吧。”
眾人探頭一觀,先是不敢置信,隨即欣喜若狂。只見那水面上寫著——
【李隆基,朕愿助你平定安史之亂,速速通過好友申請!】
“圣人!快通過吧!”
李隆基剛一站定,立刻又被鄧景山拖回了石潭原位。
鄧景山迎著李隆基看死人般的目光,大無畏地露出笑臉:“圣人,您才花甲之歲,石潭泥滑,正好練練下盤。”
見眾人目光灼灼,李隆基的面色卻逐漸陰沉。他怒視著面前那一張張殷切希冀的面孔,揮袖怒斥:
“你們認為朕不如太宗?!”
這一頂帽子扣下來,眾人無不臉色蒼白、驚慌跪地。
大家不明白,有太宗相助本是天大的好事,可圣人為何如此語氣怨憤?圣人此刻的表情,讓人不禁想起幾年前的瑛太子案,當時圣人也是如此情狀,隨即一日殺三子。
“朕才是你們的天子!你們的圣人!一個個吃里扒外的東西!”
“來個人裝神弄鬼謊稱太宗,你們就一個個巴巴地往上送?如果那個假太宗要你們造反,你們是不是真會反了朕,反了朕的大唐啊?!”
李隆基氣急敗壞,試圖用噴薄的怒氣掩飾自己的恐懼和心虛。
李隆基在頭頂大發雷霆,跪在地上的臣子們卻逐漸品出了味。郭子儀搖頭嘆氣,哥舒翰沉默不語,高仙芝的手指深深摳進泥地,借此強忍怒意。
“圣人。”鄧景山驀地抬頭,一臉正色地打斷李隆基:“您永遠是臣等心中英明神武、智勇雙全的仁君圣人!”
李隆基一怔,面色略微好看了些,朝鄧景山微微頷首,示意他繼續。
鄧景山收到暗示,竟然一反常態地迎合了李隆基,嘴上滔滔不絕地說著奉承話:“圣人雄武之才,再開唐統,明教厚俗,威至在已……”
李隆基轉怒為喜、心花怒放。他捻須遮掩唇畔笑容,故作謙虛地擺手長嘆:“愛卿夸張了,朕不過承祖宗之業,再興唐統罷了。”
鄧景山的嘴角露出一絲幾不可查地譏笑:“圣人所言極是!貞觀遺風,一朝復振,都是圣人的功勞,圣人匹敵堯舜、比跡湯武。”
聽到“貞觀遺風”,李隆基面色一僵,試圖岔開話題:“朕怎敢與堯舜相比?愛卿言過了。”
鄧景山面不改色,繼續陳言:“然太宗勝堯舜遠矣!”
“雖堯、舜之圣,不能用檮杌、窮奇而治平;伊、呂之賢,不能為夏桀、殷辛而昌盛。跡其聽斷不惑,從善如流,千載可稱,一人而已!”
“圣人固然是千載明君,可太宗、那可是太宗!振古而來,唯此一人!”
李隆基才舒展沒多久的眉眼再次凍結,他盯著跪地的鄧景山,冷笑不止:“好、好、好……好你個鄧景山!”
鄧景山無所畏懼地抬著頭:“臣實話實說,絕無虛言。”
見所有臣子都抬頭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