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賀衍玥那個賤種!
在書院那幾日,他一直被小賤種壓得死死的。
小賤種是夫子口中的好學生、小天才,而他沈臨安就是個扶不上墻的爛泥!
上次的文曲宴,他原本是要名動天下的,可是全都被小賤種毀了!
他不甘心!
只是很快,他便露出了迷茫的表情。
他在不甘心又能如何?
他根本就學不下去。
為何那個人卻告訴他,說他可以成為最年輕的狀元呢?
就在沈臨安迷惑不已的時候,一個東西突然骨碌碌地滾到了他的腳下。
沈臨安低頭看去,只見那是一個紙團子。
他打開紙團,就看到上面寫著密密麻麻的文字。
好在他已經蒙學了三年,尤其是最近半年每天都要被押著讀書寫字,已經認了不少字,紙團上的內容,他竟然全都認識。
并且,福至心靈地讀懂了里面的意思。
他猛地瞪大了雙眼。
馬車轱轆轆地前行,流紗興奮地坐在冷瀾之身邊,半是興奮半是不舍:“可惜三少爺他們要準備小考,不能跟著我們一起來?!?
學堂每年麥收之后都會進行一次小考,是對過去一年的學習的總結。
每年小結之后,學院方面都會對學子們的學習情況做一個評估。
其實賀衍玥原本是不用評估的,畢竟他剛蒙學。
但這孩子要強,不肯放棄這一次的機會。
不知怎么的,冷瀾之就想到了沈臨安。
記得他第一次小考的時候,在她的盡心督促下拿了個“優(yōu)”。
第332章 驕縱的性子一點兒也沒變
從盛京到避暑山莊要走一天,清早出發(fā),晚上正好能到。
路上,入目所見都是只剩下了半截的黃色麥稈,麥稈一片連著一片,象征著今年的收成還不錯。
遠處的空地上,攤開的麥粒黃澄澄的,顏色十分好看。
冷瀾之看的心情大好。
收成好,百姓便不愁糧食,這一年便能順順利利地過下去。
即便是到了避暑山莊,該上朝還是要上朝的。
景德殿內,朝臣又分成了兩個派系,這一次卻是在談論留種的問題。
據說有人在北疆發(fā)現了一種麥子,不但抗凍,產量也很高。
尋常的田地,一畝地能產出四五百斤小麥,都已經算是收成不錯了。
可北疆發(fā)現的麥子,卻能收六百斤。
最重要的是,這種麥子在北疆那種條件艱苦的地方都能存活,在相對暖和的地方肯定也能存活。
“陛下,小麥是咱們盛國百姓賴以生存的主食,若是能推廣這種麥種,將會是一件造福于民的大好事!”
大司農緊皺著眉頭:“北疆的麥種在別的地方不一定能存活?!?
北疆的確生存條件惡劣,夏日里早晚溫差大,冬日里更是冷的萬物都結冰。
尋常的農作物在這里確實沒有辦法生存,能在這里生存的,也的確是十分頑強。
可這不代表,這些生命力頑強的作物到了別的地方就能存活。
就像天山雪蓮,一旦離開天山,即便是帶著根莖挖走,也很快就會枯萎凋零。
提議種植北疆麥種的官員嘲諷道:“大司農能接受從海國來的番薯,卻不能接受我們盛國自己產的北疆麥種,這是什么道理?”
一時間,眾人看著大司農的目光就變了。
大司農的藍色有些難看,趕忙抱拳稟報:“陛下,臣之所以想嘗試引進番薯,是因為海國的環(huán)境與天海城等沿海的城池很像,即便無法在內陸推廣,但若在沿海城池推廣成功,也能造福沿海地帶的百姓,從而帶動內陸的發(fā)展。”
“至于北疆的麥種,臣也并非是不同意推廣,而是要先在內陸試種一番,待到確定那些麥種能夠在內陸存活并且收成不必在北疆差,再推廣也不遲?!?
建良帝沉吟著:“大司農言之有理。”
贊同推廣的眾人一聽就急了:“陛下,雖說大司農專管農事,卻也不是事事精通的。在環(huán)境惡劣之地能夠生存的東西到了環(huán)境好的地方反而無法生存,這種說法聞所未聞!”
“就是,只聽說人往高處走的,沒聽說過人往地處走的?!?
“鎮(zhèn)南公,你怎么看?”
為何要問慕容老公爺?
因為那來自北疆的麥種,就是從鎮(zhèn)南公府流出去的。
據說是鎮(zhèn)南公府的鋪子收到了一批顆粒碩大飽滿的麥種,掌柜的覺得不同尋常,便將此事上報給了老公爺。
老公爺覺得此事可造福盛國的百姓,又上報給了建良帝。
于是,便有了今日的爭論。
慕容老公爺道:“老臣以為,大司農專司農事,此事還是多聽取他的意見比較好。”
“伽羅,你覺得呢?”建良帝又看向了冷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