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
伊麗莎白找到一些比較有名氣的畫展,租用他們的展位,展示了一幅《德比郡峰區的日出》。
畫紙上一座座山峰拔地而起,圍在湖面四周,形成了一座山谷,近處有小鹿低頭飲水,樹木向水而生。
遠處的湖面上飄著一層薄薄的白霧,山峰云層在金色霞光的映襯下,纖毫畢現。
在自然實景中加以浪漫的夸張和想象,精致典雅又和諧無比,以萬物共生的姿態,引領觀者自然而然的融入到大自然的壯美山川之中,達到一種精神上的寧靜。
這幅畫是瑪麗運用了哈德遜河畫派的風格,將視覺與光的技巧運用到了極致。
麗萃提出要先用這幅畫時,瑪麗也不得不佩服她的眼光與營銷策略。
哈德遜河畫派是英國畫技流入美國之后的改進,后世的好萊塢大片的風景畫面有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哈德遜河畫派的影響。
目前這種畫法還沒有問世過,瑪麗都可以想象出,人們看著畫作時驚嘆的表現。
“麗萃,雖然我還沒有成為名畫家,但是你一定是位成功的‘代理人’,我肯定。”
麗萃:“我們拭目以待?!?
前來參觀的人從未見過如此真實,又超脫真實的存在,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
“天,這實在令人震撼?我畢生從未見過從此恢弘的畫作,就像是將德比郡的峰區搬到了我眼前,但是又比真實的風景還要讓人向往?!?
“瑪麗·班納特,這是一位女畫家?”
“這是一種從未見過的技法,我敢保證,未來的畫史上必然有她的大名?!?
……
有熟悉的人就開始向麗萃打聽。
“達西夫人,你也是一位班納特,難道這位是你的姐妹或者其他親眷?”
“她是我妹妹,不過她慣常不愛出來交際,由我來擔任她的代理人?!?
“不能結識這樣一位驚才絕艷的畫家,實在太遺憾了,不過我認識她的姐姐,這也是值得高興的?!?
“如果瑪麗知道您對她的夸贊,一定會十分高興?!?
…
麗萃就著熱度又在幾次畫展上展出了她其他的作品,瑪麗·班納特的大名從此在畫圈鋪開。
麗萃已經決定要給她舉辦單獨的畫展。
“天,你都不知道他們對你的畫有多么狂熱。我要舉辦畫展的消息一放出去,無數人托關系來找我要門票?!?
瑪麗:“感謝這些年,我創作了很多,不然可支撐不住這么大規模的個人畫展。麗萃,只要有你看的上眼的,請隨意取用?!?
麗萃:“我要挑出一些不同風格的,你可不止會一種技法?!?
畫展之前,有一位客人登門了。
來人是一位先生,六十多歲,頭發已經花白,但是見到瑪麗后,十分激動。
“班納特小姐,我想,我需要先自我介紹一下。”
“先生,請?!?
“我多年前在《紳士的雜志》工作過。有一天,我接到過一位布朗·瓊斯先生的畫稿,他是位不錯的畫家。”
他說到這里,瑪麗就猜到了他是誰。
這位先生還在滔滔不絕:“我指的不僅是畫技,更多的是指他畫作的內容。他僅僅憑借三幅畫就讓英國人記住了他,他又憑借三幅畫指引英國工人走向了康莊大道。然后他就消失的無影無蹤了,我找過了他好幾次,但是始終不得其門?!?
“直到上周我在倫敦的畫展上看到了一位女士的作品,這實在讓我疑惑又糾結。我可以肯定的一點是,我從她的創作中看出了他的影子,但是我又十分困惑,一位先生怎么變成了一位女士?
我猜測她也許是他的徒弟,又或許他從頭到尾都是一位女士。我必須要上門確認一番,以解除我心中多年的疑惑?!?
瑪麗也有些激動:“克林頓先生,我是瑪麗·班納特,也是布朗·瓊斯,你沒有猜錯?!?
沒想到二十多年前的故人,居然憑借著一副似是而非的畫,找上門了。
要知道她現在的畫與二十多年前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
克林頓先生終于聽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這實在不可思議,不可思議,女士,那您當初給我寄畫的時候才十幾歲吧?”
“1792年,那時候我十四歲 。”
一轉眼,已經過去了二十六年。
“我不得不說,你的眼力實在非凡,不愧是在一本雜志社待了幾十年的老編輯。不過您是從哪幅畫中看出來的?”
“《主婦》,不僅主題契合,而且看到畫中人物眼神的那一瞬間。我仿佛回到了當年的辦公室,我也同樣被你畫中的人物那種被命運撥弄的無奈所感染,同樣產生了那種想要救贖她的沖動。我就開始猜測,你就是我想找到的那個人。還有,您的畫技今非昔比,但是我還是能從筆觸中看出當年的一、二。”
瑪麗恍然大悟。
這幅畫是她十年前創作的,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