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動作從瑪麗開始,在姐妹們中間傳播開來,雖然很不淑女,但是能夠極速的發泄心中的情緒。
譬如此刻,麗萃就完全受不了瑪麗這個呆子,不按她的指示回答問題。
“正確答案是1535年,等會你將正確答案連同問題,一起抄寫10遍,今天晚飯前交給我。”普卡爾太太平靜的交代。
事實證明,就算回到維多利亞王朝時期,你還是要罰寫作業。
她討厭英國歷史,過于復雜,親戚串聯,名號混亂,從祖父到孫子都是一個名字,她腦子里時常一團漿糊。
而歐洲歷史學,恰好是這位女教師的拿手絕活。
“瑪麗,法國諾曼底公爵在11世紀率軍入侵倫敦后,加冕稱號是什么?”
這題她會啊,上次罰寫過,她信心滿滿的回答:“英王威廉一世,又稱征服者威廉。”
卡普爾太太滿意的點頭:“很好。”
瑪麗得意洋洋的想,這次總不會罰抄了吧。
卡普爾太太的聲音又傳來:“那么,請告訴我,英國農奴制度是什么時候解體的?”
又來?
瑪麗,卒。
年紀最小的麗迪亞看見瑪麗滑稽的表情,沒忍住,噗呲一聲樂出來。
類似的情形,每天都在班納特家上演。
普卡爾太太每次和班納特夫婦聊到瑪麗,都是一言難盡。
論學習態度,說她頑劣吧,她也沒有搗蛋,說她認真吧,誰都看的出來,她在摸魚。
再看學習進度,只能和最小的莉迪亞并駕齊驅。
瑪麗就是傳說中,爛泥扶不上墻,毫無上進心。
每當這個時候,班納特先生都要懷疑一下自己的記性,五年前那個圣誕節,出現在他和嘉納德先生面前的那個機智聰敏的瑪麗,是真實存在嘛。
他實在不相信,瑪麗是個不聰明的孩子,幾次找她到書房談心。
可惜瑪麗裝傻充愣、混淆視聽,最后再施展一下無敵撒嬌術,班納特先生只能作罷。
唯一讓瑪麗上點心的,就是畫畫,普卡爾太太畫技不錯,教授瑪麗這種小白,完全足夠了。
她不僅會素描,還會油畫,學這個的時候,瑪麗找到了小學興趣班的感覺,學的比較仔細。
五年過去了,她已經能獨立成畫,雖然稱不上技術高超,但是勉強稱得上是不錯。
卡普爾太太對此表示,這個學生性格頑固,好在還有一門愿意學習的技能,不然她怕不是要被嘔死。
瑪麗學畫畫,還有一個原因。
這個時代沒有照相機,很多美好的瞬間無法定格。她學會畫畫后,經常將附近的美食美景,家人相處的趣事畫下來,再用相冊保存。
這樣將來,等將來她老了,可以拿出來回味。
現在畫畫可是一件費錢的事兒,除了紙張,還有各種彩色顏料,價格頗高。
今年春耕,她就時常到農田邊畫畫。
記錄了班納特先生乘著馬車到處指揮佃戶,佃戶們耕地、播種,辛勤勞作的場景。
還有膽大的小孩,跑到她旁邊看著她畫畫。
她將隨身帶著的糖果分給大家,孩子們知道瑪麗三小姐一向客氣隨和,拿著糖果向她道謝。
還有牛奶工在牧場擠奶、一家人圍坐在餐桌前禱告的場景等。
不過她最喜歡的還是那幅清晨姐妹五人在林間摘花漫步的畫,是她目前的得意之作。
田園風光,美不勝收,無處不可入畫。
她最喜歡的英國印象派畫家約翰·耶德金,就是一位典型的田園畫家,畫作寫盡鄉村生活的詩情畫意,宛如世外桃源。
可惜他是十九世紀中葉才出生的,無緣得遇。
不過就算遇到,可能也談不來,她這人畫畫也沒啥藝術天賦,完全寫實派。
今年,簡16歲,正式邁入社交際。
菲利普姨媽非常熱情的幫她操辦了一次舞會,借此帶領她走入人生的下一階段。
第一支舞蹈,必然是由班納特先生帶著她跳,接下來和親近的長輩跳舞,也可以和心宜的男士一起。
班納特太太對此十分興奮,早在兩個月前,就帶著全家從麥里屯給簡購置了多套裙子、首飾。
年紀小于16歲的孩子,可不會被允許參加這類舞會,不過瑪麗認為,這場舞會對簡有著重要意義。
她這個家庭畫師,必須要隨行,將這些畫面記錄下來。
當然她不準備和父母坦白。
舞會晚上7點開始舉行,地點是麥里屯,菲利普姨媽家。
參會人員:麥里屯上流鄉親。
簡從下午就開始精心打扮,姐妹幾個紛紛給她出主意,最后將簡拾掇的明光四射,到時候保準迷倒一片男青年。
雖然瑪麗知道,她未來姐夫叫彬格萊,但是誰規定結婚前,不能多聊幾個談得來的對象呢?
親姐夫要到6年后才出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