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顯這才緩緩放松了身體。
二兄,卻是孟彰在招呼他,將你面前的水盆挪一下。
哦哦。孟顯連忙回神,依言將水盆往孟彰那邊推了推。
孟彰手里攏著那十八根尺長的竹篾,將竹篾的一頭浸入水盆中。
他是陰靈,與陽世天然隔閡,且他修為不夠,暫且還沒法完全突破這層隔閡。但這不打緊,或者說,絕大多數有修為在身的陰靈都不會覺得困擾。
孟彰手掌與竹篾之間,正貼著一片寒涼的陰氣。陰氣安定平緩,穩穩當當地貫徹著孟彰的意志。
片刻后,孟彰看了那些竹篾一眼,將竹篾抬起,轉手將它們懸在火盆上方烘烤。
一面烘烤,他還抓住竹篾的另一端,緩慢使力讓竹篾彎出他想要的弧度。如此反復,直到這些竹篾兩端都彎出了孟彰想要的弧度。
原來如此。孟蘊蹲在火盆邊上,似是有所領會地點頭,竹肉的位置向著火焰,竹皮朝外,這樣竹篾就不會被火烤得破裂
孟昭和孟顯也都在旁邊點頭。
但這烘烤的尺寸要把握好,不然回頭不好編制。
是這樣沒錯。孟彰簡單應和一句,隨后就很利落地將這些竹篾取出,簡單過一下,他再沒有猶豫,直接動手。
六根竹篾被整齊并在一起,因經過簡單塑形而翹起的兩端則被孟彰直接交織層疊起來。
孟顯向著孟彰遞出手,那手掌上躺著幾根短繩。
孟彰一手攏住簡單編織過的舟船船體,一手抽出短繩將船體兩頭捆綁起來固定。
孟昭的動作一點不比孟顯的慢,他蹲在孟彰的另一邊,手上也托著用瓷盒裝盛著的膠糊。
孟彰才剛用短繩將船體再進行一次加固,隨后就轉手從孟昭那里蘸取了膠糊糊在短繩與船體之間。
這便是第三次的加固。
孟蘊將這完成了第一遍工序的船體接過來,拿在手上反復地看,心里也很明白了些。
如果只是這樣的話,倒也不難
孟顯聽得,在旁邊笑:自來不都是會者不難,難者不會的嗎?一樣的道理。
孟蘊想了想,也很是贊同地點頭:二兄說得對。
孟昭搖搖頭,看著孟彰用同樣的手法又制作出了一個相同的船體基底。
孟彰將最先完成的船體基底從孟蘊那里取回來,將兩層船體基體并攏在一處,另用短繩捆綁,最后用膠糊加固。
這便是舟燈的船基了。
兩層嗎?孟蘊問。
孟彰點頭:船基這里,我還是覺得兩層比較合適。
還是孟顯更了解孟彰,他本也比孟昭和孟蘊更愛玩一些。
阿彰,你莫不是想要放燈逐水?
時人也愛在燈節放燈。或是乘御六氣上九天,或是追逐逝水入九幽,都是燈節里各式花燈的歸處。
孟彰還沒有說話,孟蘊就先開口問了:為什么是放燈逐水,就不能是放燈乘風嗎?
她看著孟顯的目光一時有些不善。
孟顯被噎了一下,自己也覺得不妥,連忙說:都可以都可以,只隨阿彰自己的心意就行。
孟彰快速用剩下的六根竹篾在船基兩側交織成船壁。
二兄沒想錯,他說,我是準備放燈逐水來著。
孟昭、孟顯和孟蘊,連帶著不遠處的孟玨和謝娘子都轉了目光來看他。
我今日就得歸去了,孟彰手上動作不停,眉眼間也未見有什么異樣,這燈該能照我一路。
孟昭、孟顯和孟蘊各自點頭:有道理。
孟玨和謝娘子目光轉過,相互碰了一碰,都能看到彼此眼底的傷懷。
不拘于凡塵,不縛于俗情,那是他們的本尊,不是他們。
他們如今也不過是一介凡俗罷了。
但我們已經做得足夠多了。再多,怕會干擾了阿彰的修行
便就這樣吧,單純地,只做一盞花燈。
做好了舟燈的船體,孟彰很快又用那六根稍短的竹篾編制成頂棚,同樣用短繩與膠糊給固定在船體上。
至此,舟燈的模型基本便算是完成了。
第430章
孟彰左右看過,確定這個舟燈的模型沒有什么問題,便轉手將它拿到了巴巴地望著的孟蘊面前。
孟蘊的手一時不敢動:我拿過來了?
孟顯在旁邊笑:拿過來看有什么打緊的。這燈型用的都是好東西,沒有那么容易散架。
孟彰也點頭:阿姐等會兒不是也要自己做燈么?看一看沒什么干系。
孟蘊這才將舟燈的模型給接了過去。
孟彰站起身,團團看得一眼后王側旁擺放著的大條案走過去。
大條案上擺了各色各樣的東西。有適合糊在燈籠模型外做底的硬紙,還有適合作畫的畫紙以及各種尺寸、形制的畫筆。
而在這些紙筆之外,另又有諸多顏料。
孟彰甚至不必上手去摸,只打眼一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