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數人再坐不住,下意識地站起身來往后倒退,恨不能讓那長在黃泉路邊的翠綠奇葩直接消失在他們的視野里、心神間。
可是,那單葉奇葩卻始終在他們眼前、心間滯留,揮之不去,忘之不卻。
一滴,一滴,又是一滴,更多的濁黃水珠成形,在那些曼珠沙華的根莖處沉積,大大小小的水汪漸漸成形,但卻都被遮蔽在曼珠沙華的陰影下,沒有多少存在感。
孟彰低頭看了一眼,繼續往前邁步。
一株株的曼珠沙華跟著孟彰鋪陳而去,到孟彰那承托的左手掌心徹底空了的那一刻,孟彰腳下走過的那一段黃泉路已經鋪出了一片鮮活的綠。
孟彰也第一次停下了腳步,回身去看他走過的那段路。
那一段路不是很長,總共不過五百步,但孟彰卻知道,比起方才來,這短短五百步的路途可謂是兇險了許多倍。
隨著孟彰回頭,兩位無常也停下腳步,回身去看來路。
但不同于孟彰,這兩位無常的目光一直望到了視野的盡頭鬼門關外。
鬼門關外,不,是陽世天地各處,都有虛淡的陰靈冒出,向著這邊飛了過來。他們的雙眼蒙蒙茫茫,似乎沒有任何神光,又似乎是心神過于沉醉,以至于表面上看起來就是這副木愣茫然的樣子。
開城關。鬼門關上傳來門神的喝令。
沉重的城關處傳來被推動的悶響,關門被打開。
它的速度不快,甚至很是緩慢,但這完全不影響關外那些自陽世天地各處涌過來的陰靈的靠近。
就在這些自發靠攏過來的陰靈將要邁過城門的時候,兩位門神向兩位無常的方向喝了一聲:請路引。
兩位無常當即抬手,各自放出一道神光。
玄黑神光和冷白神光相互環繞追逐,終于在即將形成陰陽道紋以前,合作一本書冊。
這本書冊當空一展,分出一道虛影投向鬼門關位置方才重新化作神光回到兩位無常處。
鬼門關上的兩位門神見得那本書冊,卻不伸手,而是同時抬手虛虛點出。
那本書冊當空變幻,化作一面旗幡高高插在城門前。
每有一名陰靈從鬼門關的城門處走過,那旗幡便會在他的眉心處落下一縷無色無形的神光,亦即是這名陰靈進入陰世天地的路引。
也唯有拿著這一頁路引,陰靈才能夠真正走過鬼門關,踏入黃泉路。
當然,這路引可不是陽世天地里那些大大小小國家官衙給各自所屬生民出行時候所發下的那些路引。
這些路引來自陽世天地本身,它遠比那些國家官衙所下發的出行路引簡單,也比它們純粹。但凡是生在陽世天地里、亡在陽世天地里的,在第一次踏過鬼門關的時候,都能得到這樣的一份路引。
鬼門關的大門越開越大,那些從陽世天地那邊廂源源不斷涌過來的陰靈卻是多而不亂,他們一個個拿著路引,穿過鬼門關的門戶,走上了黃泉路。
孟彰和兩位無常仍舊站在原地,未曾避讓,看著那些陰靈走近。
有陰靈越過了孟彰和兩位無常,表情茫然地往前繼續行進;有陰靈在中途無法堅持,走出黃泉路的范圍,走入了曼珠沙華之中;更有甚者才剛剛走過鬼門關,就無知無覺地走入曼珠沙華之中去。
曼珠沙華仍舊靜默地生長,似乎完全沒有在意那些靠近的陰靈,但那些陰靈卻都沒能堅持太久,一個個眼神、面上越發空茫。
站得久了,他們都忘記自己要做什么,忘記自己的來歷,忘記自己的過往,只一味地沉浸在不住洶涌翻滾的七情情緒里。
沉積在曼珠沙華根部、遮蔽在它影子里的那些水汪卻是無聲無息地壯大,將那呆呆站立在曼珠沙華側旁的陰靈們漸漸吞沒。
有一部分陰靈情緒足夠濃烈,心志足夠偏執堅定,能抵擋得了那些水汪的侵蝕與吞噬,在不大的水汪里載沉載浮。
但更多滯留在曼珠沙華旁邊的陰靈卻是承受不住,只能被水汪消解成一滴滴的水珠,補益、壯大水汪自身。
可以想見,隨著這些曼珠沙華的擴張,隨著更多更多的陰靈淪陷在這些水汪里,成為曼珠沙華和水汪壯大的資糧,這黃泉路旁必得增添幾分風光。
隨著篩選的進行,一縷又一縷的陰德金光悄悄沒入孟彰的氣數之中。
這些陰德金光是一縷一縷投向孟彰,雖然因為數量的龐大漸漸有積攢成一片的趨勢,但比起成片成片降下的功德金光來,卻是低調得多了。
孟彰只看一眼,便暫且將這些陰德金光儲留,以備日后調用。
多謝兩位兄長成全。孟彰回身,對兩位無常拜了一禮。
兩位無常避讓開去,不愿受孟彰這禮。
阿彰,你這話不對。白無常謝必安先道,然后對著孟彰帶上疑惑的眼笑道,我們這該是相互成全才對。
第371章
在兩位無常的身后,還有一尊尊陰神顯出身形,含笑看了過來。
郁壘、神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