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說是安陽孟氏族里的族人,就是這天底下的任何一個陌生人,孟彰同樣也不樂見他們服食五石散。
另外的孟廟
他的事情確實關乎到安陽孟氏宗長一支的傳承,但這其實也不全是孟彰的決定和推動。他只是在其中搭了一把手,真正在這事情上拿定主意的,其實還是孟梧和孟椿那兩位安陽孟氏支柱。
孟彰抬手,讓毫筆沾染過硯臺里的墨汁,才又繼續移動手腕。
晉國。
在孟彰個人、孟彰一家、安陽孟氏一族之外,便該是這個國家了。
晉國
孟彰盯著那兩個字,一時沉吟不已。
但他也只停了一陣,就很快在這晉國兩字上,又落下兩個文字。
民族。
在孟彰的這一張梳理紙張上,晉國和民族并行而立,似是沒有高低差別,但在這兩個字詞的中間,卻隔著一個絕不容人錯認的細長空隙。
這一次,看著這行列里的兩個字詞,孟彰卻是停頓了好久。
國家、民族
在孟彰的前生,他可以理所當然地將這兩者劃上等號。可是在這方天地、這一個時代里,孟彰卻做不到。
由皇族司馬氏所所執掌、各個世家望族所輔佐建立起來的這個晉朝,有什么資格代表這一個民族?
憑他們如今坐在陽世天地那皇座上的孩童司馬鐘?還是憑那已經在醞釀的八王之亂?還是那在八王之亂后緊接著的五胡亂華?
孟彰幾乎沒有過多猶豫,直接就將目光一偏,讓它落在那民族兩字上。
看了半餉,孟彰默默地嘆了口氣。
這事情太大,太難,也太棘手了
他有在去嘗試著做些什么,但目前來說,都還停在原地。
只能是暫且擱置。
將手中的毫筆擱在筆架上,孟彰挪開鎮紙,收起面前那寫了字的書紙,讓另一張空白紙張顯露出來。
待他重又將毫筆提起,幾個文字便出現在那紙張上。
卻是學業、家業和功業。
這一次孟彰不似早先時候的那般時停時落筆,他幾乎是一氣呵成地將一個個文字寫在那書紙上。
第214章
洋洋灑灑,字跡落滿紙頁,但其實細看去,卻是明明白白的一十二字。
學業初試,家業始理,功業
呵,無名。
孟彰自己家到底是怎樣的一種情況,他自己心知肚明,其實不必有這樣一份梳理。他所以寫滿這一張紙頁,還是因為他想要有一份這樣的梳理結果。
它是提醒。
提醒孟彰需要將有限的時間和精力集中在緊要的事情上;也提醒他最好盡快將得用的人給培養出來。
思想的轉變也好,思維的重塑也罷,都不是一朝一夕能成的事,他不應在這個世道里強求真正能與他思想契合的同伴。
作為決意點燃篝火的第一點火星,總是需要第一個承受住那些寒潮的沖擊。當年孟彰所知的先輩是如此,他這個后學之人也不會例外。
將那寫滿了字跡的書紙挪開放到另一側,孟彰重又一順搭落在案桌上的寬袖,讓那有些干凝的毫筆筆端回到硯臺處。
待那毫筆筆端從硯臺處離開,孟彰面前的空白紙張上很快又落下一個個字跡。
也是簡單的兩個并列的字詞陰世和陽世。
而在這兩個并列著將這一張原本空白的紙頁分作兩半。
陽世占去了左面一半的位置,正如陰世占去了剩下那右面一半的位置一樣。
孟彰一面在書紙上快速落筆,一面也在心里快速流轉過相關的細節。
大抵是多年來的矛盾不斷積蓄,令得這個世界儼然變化成那沸騰的油鍋,只等一點火星落下,這油鍋便會被徹底點燃。
那其中積攢到勢能,也會隨之釋放,就像野火一樣,燒盡它們一切所能燒去的東西。
包括恩仇,包括因果,自然也包括對錯。
世人稱之為劫。
這場劫數,在陰世天地,是陰神的正位,是天地氣象、規則變化導致的種種災劫,也是從陽世天地那邊席卷過來的時代浪潮的更改
事實上,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陰世天地接下來這百年、數百年乃至近千年內的變化脈絡都是比較明顯的。
總比陽世天地那邊廂的明顯。
陽世天地那里更是混亂。
從皇族司馬氏一族波及到各家世族高門乃至是天下黎庶的帝位傳承;因國朝社稷不穩、漢族自家根基動搖同時被催逼出來的異族的野心;蟄伏在側同樣虎視眈眈等待機會的道門法脈;現如今雖未見痕跡但應該不會缺席這方天地舞臺的佛門法脈。
在這諸多勢力交相亂戰之間,還會夾雜著各種各樣的天氣災害
就連孟彰,都不確定最后會是誰在這樣的亂爭中取得最后的勝利。
對,孟彰確實知道哪些勢力大概會是贏家。但他們怎么贏的,這中